Cancer Cell:治疗不同癌症的新型抗癌靶点

2014-09-10 佚名 生物谷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对基因剪接非常关键的蛋白分子—RBM4在多种人类癌症中的的水平都明显降低,包括肺癌、乳腺癌等,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人员Zefeng Wang博士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讲,科学家们并不会以参与癌细胞中基因剪接的蛋白分子为靶点来开发癌症的疗法;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5万个基因,其含量和果蝇机体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对基因剪接非常关键的蛋白分子—RBM4在多种人类癌症中的的水平都明显降低,包括肺癌、乳腺癌等,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人员Zefeng Wang博士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讲,科学家们并不会以参与癌细胞中基因剪接的蛋白分子为靶点来开发癌症的疗法;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5万个基因,其含量和果蝇机体的基因组一样,这些基因会以不同方式被剪接从而形成不同种类的信使RNA分子,进而产生机体所需要的不同蛋白质,这就好比电影制作人一样对不同电影场景进行剪接拼装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从遗传学角度来讲该过程就是选择性剪接。

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RBM4蛋白分子就是一个重要的电影剪接师,通过进行一系列的高通量筛选实验,研究人员鉴别出了20个参与调节选择性剪接过程的蛋白质,随后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癌细胞和小鼠模型中来研究揭示这些蛋白质活性的改变,蛋白质表达的失调或许就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及转移。

研究者表示,相比正常组织,RBM4的水平在癌细胞中处于明显下降的趋势,在正常细胞中,RBM4可以抑制选择性剪接,其可以将基因从较长的状态剪接成较短的状态,其中一种具有抗癌特性的、名为Bcl-x的基因就是研究者们希望研究的较短状态的基因。

当RBM4水平足够低时,长链形式的Bcl-x基因就会产生,其在促进癌症及癌转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鼠模型中激活RBM4就可以逆转癌症的进展。研究者Wang说道,RBM4在控制另外一种剪接调节子SRSSF1上也非常关键,SRSSF1在某些癌细胞中处于高度表达的状态;让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RBM4实际上可以抑制SRSSF1的表达从而控制许多SRSSF1的剪接靶点,这就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释为何RBM4具有抗肿瘤的活性了。

最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目的是寻找关闭RBM4的机制,如果可以靶向作用RBM4并且操控该分子,那么或许就为开发治疗癌症患者的新型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希望和研究数据。

原始出处:

Yang Wang, Dan Chen, Haili Qian, Yihsuan S. Tsai, Shujuan Shao, Quentin Liu, Daniel Dominguez, Zefeng Wang.The Splicing Factor RBM4 Controls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to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Cancer Cell.8 September 20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4-11-29 维他命
  2. 2014-10-04 taddy

    Cancer Cell:治疗不同癌症的新型抗癌靶点

    0

相关资讯

Nat. Commun:遗传与生活方式对炎症反应和癌症有非常大的影响

发表在《自然通讯》中的一项新的研究表示,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大规模的研究遗传、临床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在血流中蛋白质含量水平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和生活方式是蛋白质含量水平的决定因素,这一发现大大影响了使用更多的生物标记鉴别疾病的可能性。 针对那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个体而言,用于诊断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更好地显示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了癌症和炎症的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在用于临床研究的1000

癌症:家属对患者隐瞒病情 既不科学也徒劳

导语:在中国,许多癌症患者家属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认为向患者隐瞒病情更有利于保持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治疗。有媒体报道,约有70%的中国癌症患者被家属隐瞒病情。事实上,患者家属向癌症患者隐瞒病情既不符合法理,也不符合大多数患者的主观愿望,有可能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甚至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知情同意权是患者自身的权利,只有当患者不具有同意能力时,其亲属才能代理行使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权的概念来自于英美法

Cell Rep:miRNAs,细胞沟通的语言

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生命科学学院ISREC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解译了一些microRNAs保留于细胞中,而另一些microRNAs被分泌、传送给邻近细胞的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8月21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细胞通过许多途径来彼此通讯。一种重要的方式是,细胞释放一些信号分子与其他细胞表面上表达的受体相结合,启动特异的反应。在另一些状况下,细胞释放的是装着一种或几种信号分子的小囊泡;

癌症生物免疫治疗,是敌是友?

南方周末近期发表了一篇名为《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 业务疯狂 国外谨慎 国内盛行》文章,引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就报道本身而言,其实还存在一些瑕疵,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上存在偏差,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深入把握也很不够。因此,值得再细细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人们对抗肿瘤治疗的关注日益增加。寻找一种高效、无毒的方式治疗恶性肿瘤无疑是医生和患者

NEJM:医路二百年

2012年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两百周年,其特别推出了医路两百年纪念视频。 虽然现在已经是2014年了,让我们随着这份令人尊敬的医学期刊的目光,一起回顾从1812年到2012年这两百年间,外科手术、癌症和艾滋病治疗的历史和进步。  1816年:René Laennec发明听诊器。在此之前,医生只能用手按在病人胸膛,了解病人体

Cell:新研究揭示癌症特有的致命弱点

尽管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但人们仍然未能找到理想的抗癌疗法,这样的疗法应当能够立刻杀死癌细胞,无损于健康细胞,并且可以防止癌症复发。 不过,“合成致死”概念(synthetic lethality)为研究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合成致死是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如果发现肿瘤中存在特定基因失活,那么用药物抑制它的合成致死搭档,就可以特异性的杀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