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ell Mol Med:极化巨噬细胞产生的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行为的影响

2017-12-02 MedSci MedSci原创

巨噬细胞(Mφs)参与了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根据其极化状态,起到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由非极化Mφs(M0)或极化Mφs(M1和M2)产生的不同条件培养基(CM)中孵育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细胞行为。通过使用各种细胞因子刺激诱导Mφ极化,并且在体外基于每个Mφ表型从CM0,CM1和CM2的Mφ培养物获得CMs。结果发现,CM1支持BMMSCs

巨噬细胞(Mφs)参与了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根据其极化状态,起到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由非极化Mφs(M0)或极化Mφs(M1和M2)产生的不同条件培养基(CM)中孵育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细胞行为。

通过使用各种细胞因子刺激诱导Mφ极化,并且在体外基于每个Mφ表型从CM0,CM1和CM2的Mφ培养物获得CMs。结果发现,CM1支持BMMSCs的增殖和成脂分化,而CM0对细胞成骨分化有明显影响。CM2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BMMSC的成骨,具体而言,与CM2一起孵育的细胞展现出增强的形成稳健的干细胞片层的能力。尽管与CM1孵育也增加了细胞外基质组分,如纤连蛋白、COL-1和整联蛋白β1,在片材诱导期间的产生,但由CM2孵育的细胞产生的片层比由CM1孵育的细胞产生的片层厚(P <0.001)。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每个Mφ表型对BMMSC具有独特的作用。移植后微调的Mφ极化可能是调节BMMSCs治疗潜力的有效方法。

原始出处:

He XT, Li X, et al., The effects of conditioned media generated by polarized macrophages on the cellular behaviour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Cell Mol Med. 2017 Nov 6. doi: 10.1111/jcmm.13431.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Commun:caspase-1剪切PPARγ以增强TAMs的促肿瘤发生作用

由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癌症进展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中非常重要的靶点。然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化的内源调节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caspase-1通过在Asp64处切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来促进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分化,从而产生41kDa的片段。这种截短的PPARγ转位到线粒体,在这里直接与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相互作用。

CHEST: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新机制!

在病毒感染后,细胞和动物模型试验均显示了在慢性气道疾病中表达于骨髓细胞-2(TREM-2)上触发受体的关键作用,但是在人体中仍然需要建立相关证据。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HEST上的研究从肺移植受者中获得肺组织样本,受试者分别为GOLD4期COPD患者(n = 16),非移植供体的肺组织(n = 10)以及具有相关风险或GOLD第1-4期(n = 72)患者切除的肺组织,并评估了TREM-2和TRE

Free Radic Biol Med:研究揭示"清除器"巨噬细胞如何在炎症过程"自保"

巨噬细胞(Macrophages)源自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皆为吞噬细胞,在脊椎动物体内参与非特异性防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防卫(细胞免疫)。

CLIN CANCER RES:CSF1R基因改变通过改变巨噬细胞功能调节肿瘤免疫

通过抑制集落刺激因子1(CSF-1R)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治疗的策略之一。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CSF1R基因改变对CSF-1R信号以及CSF-1R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

Gut: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诱导小鼠肝脏中性粒细胞募集和巨噬细胞积累

在NASH发展过程中,肥胖者的ATMs可能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招募,诱导肝巨噬细胞积累。

CLIN CANCER RES:巨噬细胞通过改变VEGFR表达促进抗VEGF治疗耐药

VEGF靶向治疗在肿瘤患者中具有一定疗效,但获得性耐药很常见。对其耐药机制的理解现在尚不明确。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