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M: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治疗转移性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的疗效

2017-06-17 MedSci MedSci原创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是一种与分子有关的治疗(也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被用来治疗特定的癌症类型,叫做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或者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也是正在被研究作为前列腺和胰腺肿瘤治疗方法。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副神经节瘤(PGL)/嗜铬细胞瘤(PCC)患者的治疗选择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出现难控制的继发性高血压(HTN)患者中。既往的研究表明,使用P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副神经节瘤(PGL)/嗜铬细胞瘤(PCC)患者的治疗选择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出现难控制的继发性高血压(HTN)患者中。既往的研究表明,使用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治疗是有效的,但缺乏HTN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数据。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是一种与分子有关的治疗(也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被用来治疗特定的癌症类型,叫做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或者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也是正在被研究作为前列腺和胰腺肿瘤治疗方法。

在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中,一种叫做细胞靶向的蛋白质(或肽)叫做奥曲肽,联合小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核素,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放射性药物叫做放射性肽。当注入患者的血流时,这种放射性太进入并附着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上,给癌症病灶以高剂量的放射治疗。

本研究发表在6月的JCEM上。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
20例(男:女= 13:7;21-77岁)有高水平生长抑素受体(SSTR)连续发病的患者的结局,这些患者接受177Lu-DOTA-奥曲肽治疗,其中9例接受增敏放疗。平均累积活性为22 GBq(1-4次)。14例有难控制的继发性高血压,6例表现为疾病进展或有症状的转移性疾病或局部复发。

使用PRRT治疗3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14例有难控制的继发性高血压中的8例患者需要减少降压药的剂量,5例患者的降压药剂量无变化,1例失访。86%的患者的血清嗜铬粒蛋白A减少。在整个队列中,CT结果:36%的患者有疾病减轻(29%是部分减轻,7%出现微小减轻),50%患者的结果稳定。其中有骨性疾病的3例患者仅对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进行了评估: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9个月,未获得平均总生存期(目前中位随访28个月,5例死亡)。4例患者有3级不良反应——淋巴细胞减少症,2例患者有3级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症。2例患者因潜在的疾病进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

本研究结果表明PRRT应用于大多数副神经节瘤(PGL)/嗜铬细胞瘤(PCC)患者时,表现出了有临床意义和生化反应且毒性较低,同样在难控制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传统的131I-MIBG疗法相比,PRRT也有潜在的辐射安全性优势,未来需要对PRRT治疗异质性疾病进行前瞻性评估。

原始出处:

Kong G, Grozinsky-Glasberg S,et al.Efficacy of 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 for Functional Metastatic Paraganglioma and Phaeochromocytoma.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 Jun 9. doi: 10.1210/jc.2017-00816.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8-04-23 achengzhao
  2. 2017-06-23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3. 2017-06-19 为你把脉

    vv不哼哼唧唧就好好

    0

相关资讯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一例

  患者男,30岁,因“突发性右腰部终痛伴头痛、心悸、恶心、呕吐7h”入院。既往有阵发性血压升高史3年,最高至24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近半年来头痛、心悸发作频繁,每月发作约2次,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2℃,脉搏140次/min,呼吸18 次/min,心率140次/mi

以肺水肿起病的巨大囊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32岁。因间断头晕、心悸8个月,加重1周收住我院。患者曾在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粉红色泡沫样物,测血压正常,未予特殊治疗,休息数日后恢复正常。1周前行走中再次出现相似症状,呕吐粉红色泡沫样物共约200 ml,无血丝、血块,外院测血压1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部CT:双肺沿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不规则片状磨玻璃影,以中上

Clin Endocrinol:宁光院士发现ERBB-2过表达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风险因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ERBB-2过表达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的一个风险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9日的《Clinical Endocrinology》杂志上。宁光院士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内分泌肿瘤及糖尿病的诊治与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JAMA、Nat Genet、

SCI REP: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严重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治疗方式。严重的高乳酸血症(Severe hyperlactatemia,SH)和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明确SH/LA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治疗。

JCEM:嗜铬细胞瘤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吸收增加:交感活性对人体骨骼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该研究首次提供了临床证据显示在嗜铬细胞瘤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通过骨损失(尤其是骨小梁)以及骨重吸收的增加导致对人体骨骼的不良影响。

JCEM:恶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有那些?(大型长期研究)

副神经节源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简称“副节”。副节乃对交感神经干中的神经节相对而言,大多位于交感神经干之侧旁,偶尔亦见于内脏等远离的部位。副节按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有嗜铬性与非嗜铬性之别,故副神经节瘤亦有嗜铬性与非嗜铬性之分。嗜铬性副节瘤以肾上腺髓质为主要代表,由其发生的肿瘤习惯称“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而非嗜铬性副节发生的肿瘤则往往简称“副节瘤”,文献中也称之为“非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