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低位内镜检查可减少结直肠癌的长期发生率和死亡率

2013-09-30 beijia688 丁香园

研究要点: 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与远端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相关; 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发生率的适度下降相关; 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相关; 仅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 与从未接受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超过5年后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相比,结肠镜检后5年内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更易出现CIMP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且再次确

研究要点:

1.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与远端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相关;

2.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发生率的适度下降相关;

3.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相关;

4.仅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

5.与从未接受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超过5年后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相比,结肠镜检后5年内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更易出现CIMP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6.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且再次确认现行筛查指南是适当的。

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而其保护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对近端结肠的保护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美国麻省总医院胃肠科的Chan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 2013年9月最新一期在线版。 【原文下载】

研究人员检验了Nurses'健康研究及医疗专业随访研究的受试者人群低位结肠内镜检查(1988至2008,两年一次更新)与结直肠癌发生率(至2010年6月)及结直肠癌死亡率(至2012年6月)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共有88902名受试者完成了长达22年的随访。研究人员共发现有1815例偶发性结直肠癌,其中474例死于结直肠癌。息肉切除术后、乙状结直肠镜检呈阴性、结肠镜检呈阴性后使用内镜较不使用内镜的结直肠癌多变量危害比分别为0.57、0.60和0.44。结肠镜检阴性与近端结肠癌发生率下降相关。乙状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后死于结直肠癌的多变量危害比分别为0.59和0.32。结肠镜检后发现近端结肠癌死亡率下降,而乙状结肠镜检无此影响。与此前未进行任何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不少于5年后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相比,结肠镜检后5年内即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更可能出现CpG岛甲基化现象(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及及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研究由此得出结论: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与远端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相关;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发生率的适度下降相关。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相关;而仅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与从未接受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超过5年后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相比,结肠镜检后5年内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更易出现CIMP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研究背景: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可屈性乙状结肠镜窥视可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率和相关死亡率,而对近端结肠癌的有效性则不明显。虽然还未出现有效的来自结肠镜检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参考数据,结肠镜检已被广泛应用于基于人口的筛查中,而病例对照研究则显示其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

然而,使用可屈性乙状结肠镜窥视减少近端结肠癌发生率和相关死亡率的有效性,以及检查的最适间隔时间还不确定。此外,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在接受结肠镜检后不久即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的原因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释。

此类癌症可能是由检查遗漏的病变或新生物的快速发展所致,或与特异的分子学特征相关。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进行了此项前瞻性研究,对两项大型美国队列人群展开低位胃肠内镜检查与结直肠癌发生率长期风险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长达22年的随访。研究者同时综合检验了肿瘤亚组的分子特征。

原文下载

Nishihara R, Wu K, Lochhead P, Morikawa T, Liao X, Qian ZR, Inamura K, Kim SA, Kuchiba A, Yamauchi M, Imamura Y, Willett WC, Rosner BA, Fuchs CS, Giovannucci E, Ogino S, Chan AT.Long-term colorect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lower endoscopy.N Engl J Med. 2013 Sep 19

 

作者:beijia68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3-10-05 linn18

    牛人的文章,值得一看

    0

相关资讯

Cell Host & Microbe:具核梭杆菌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致病菌

  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口腔共生菌,但它有潜力致病,有时会引起牙周病。2011年10月,来自加拿大BC癌 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证实这种细菌也存在于肠道中,且其在肠道中的丰度与结直肠癌相关。现在,两项新研究提供了功能证据,可帮助解 释具核梭杆菌是如何推动癌症形成的。   在发表于8月13日Cell Host&nbs

Ann Surg:可通过早期结直肠癌肿瘤类型及分期选择局部切除及大部切除

在2013年8月23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Paris Tekkis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比考察了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的癌症特异性结果。由于目前相关技术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

Ann Surg: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疗效基本相当

研究背景:结直肠外科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医师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控制策略常感到无所适从。随着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出现,要求进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有望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必须对通过大部手术切除获得的高质量肿瘤清除率以及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平衡考量。本文所指的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等。由于相关技术的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

Oncogene:脂肪酸受体GPR120可能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首次揭示了脂肪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在人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癌基因》。   一系列GPR被认为是脂肪酸受体(FFAR),这些受体在生理性自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GPR120是FFAR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个成员,其内源性配体为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Gastroenterology: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可预测患者生存期

结直肠癌是一个异质性分型的集合体。其发病是一系列不同遗传事件和表观遗传学事件不同组合所造成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根据个体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CpG岛甲基化表型、体细胞BRAF突变情况及体细胞KRAS突变情况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 例如与微卫星灶稳定或微卫星灶不稳定性程度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较,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高的患者结直肠癌更多定位于近端结肠、临床分期较低级、分化程度较高且肿

研究汇总:转移瘤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原发瘤切除的共识与争议

转移瘤不可切除的同时性晚期结直肠癌(mCRC)是指确诊结直肠癌的同时,患者已经伴发远处转移,而且转移瘤在技术上或肿瘤学上被认为不能切除。转移瘤是否可切除,是晚期结直肠癌是否能治愈的重要标准,而对于不可切除者,疾病已属于不能治愈,治疗原则就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治疗,延长患者生存,因此,主要的治疗是全身化疗。 而在考虑原发灶是否应该切除时,主要看原发灶是否伴有症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