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Stroke Cerebrovasc Dis:血小板/白细胞比率可预测卒中溶栓患者90天预后

2016-07-19 phylis 译 MedSci原创

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率(PWR)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IVT)90天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溶栓的患者。入院IVT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不良预后为90天mRS评分3-6分。结果: 2013至2015期间,共有168例患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4.6(±12.3)岁,23.2%为女性。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中位数为7.5(IQ

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率(PWR)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IVT)90天预后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溶栓的患者。入院IVT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不良预后为90天mRS评分3-6分。

结果:2013至2015期间,共有168例患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4.6(±12.3)岁,23.2%为女性。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中位数为7.5(IQR 8),90天mRS评分为2(IQR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PWR高于23.52(OR 454,95%CI:212-973)是90天预后的预测因子。此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良好预后与不良预后之间PWR有显著的差异。(分别为28.241 ± 11.581、21.899 ± 9.107)。

结论:入院PWR可预测IVT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预后。血象分析是常规简便的检查,应在卒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继续调查PWR。

原始出处:

Chen Z, Huang Y, et al. Platelet-to-White Blood Cell Ratio: A Prognostic Predictor for 90-Day Outcome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6 Jun 29.


作者:phylis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6-10-11 ylzr123

    赞一个!好文章拜读了,认真学习了。

    0

  2. 2016-11-04 quxin068

相关资讯

莫名其妙的小红点,当心是血小板减少

如果身上莫名其妙的起了几个红点,不痛不痒,你会在意吗?你可知道,有些小红点隐藏着巨大的隐患,这其中常见的病症就包括一种血液病——血小板减少。今天我们就来解答大家关心的血小板减少的相关问题。 血小板(PLT)我们并不陌生,它在止血和凝血,修复血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血常规检查中很重要的一项,一般正常值在100-300*10^9/L。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引起的病症,我们称之为血

缓释烟酸导致血小板减少,不容忽视!!

根据3月2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杂志》上的一封给编辑的信称,缓释烟酸与渐进性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关。 来自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Casey O' Connell和队友们描述了四名服用烟酸缓释制剂连续20个月到9年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8.8岁)。所有四名患者均发展成了渐进性的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人员发现停止使用烟酸缓释剂后血小板会迅速恢复,因为在所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在实验室生产血小板的方法,为大出血的患者(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提供了新的血小板来源。不过在开展临床试验之前,研究者还需要进行继续研究,提高血小板的制造效率。 目前血小板的来源通常是将捐献者捐献的血液的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分离,然后给患者输入相应的血液成分。 手术、严重外伤、白血病和类似血友病等患者在

输血,关注这八大问题!

输血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下面几种问题,一定要谨慎哦。 一、浓缩血小板 储存方法 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分钟轻轻摇动血袋,不超过半小时,不能放4℃冰箱暂存。 输入要求 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

Lancet: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后,不建议输注血小板!(PATCH)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后,进行输注血小板可能通过降低出血程度,减少患者死亡或依赖。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输注血小板,能否降低死亡或依赖。 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荷兰、英国和法国的60家医院进行。纳入标准:成年人、自发性颅内出血6小时内、之前抗血小板治疗≥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 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标准治疗+血小板输注组(

学者首次揭示血小板功能水平高易引发血栓疾病

“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与中、远期卒中及心梗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是我国学者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分别完成了对卒中患者和心梗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再发生血栓相关性两项大规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布血小板功能与中、远期心梗和脑梗患者再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高的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患者再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达3.92%,而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无一发生血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