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利伐沙班在心力衰竭、窦性心律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18-10-04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在慢性心力衰竭恶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冠状动脉疾病和无房颤的患者中,每日两次2.5mg的利伐沙班与安慰剂相比,患者死亡率、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心力衰竭与凝血酶相关途径的激活有关,这预示着预后不良。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假设用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治疗可以减少凝血酶的产生,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和潜在冠状动脉疾病恶化患者的预后。

在这项双盲、随机试验中,5022名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冠状动脉疾病、血浆钠尿肽浓度升高且没有房颤的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下,被随机分配到除了标准治疗外,额外每日两次服用利伐沙班,剂量为2.5毫克,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疗效结局是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主要的安全结局是致命的出血或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的关键部位出血。

在21.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在分配给利伐沙班的2507名患者中有626名(25.0%)患者发生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2515名患者中有658名(26.2%)患者发生主要终点(风险比为0.94; 95%置信区间[CI]为0.84-1.05; P=0.27)。利伐沙班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1.8%和22.1%;风险比为0.98; 95%CI为0.87-1.10)。利伐沙班组中有18名患者以及安慰剂组中有23名患者发生主要安全性结局(风险比为0.80; 95%CI为0.43-1.49; P=0.48)。

由此可见,在慢性心力衰竭恶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冠状动脉疾病和无房颤的患者中,每日两次2.5mg的利伐沙班与安慰剂相比,患者死亡率、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原始出处:
 

Faiez Zannad,et al.Rivaroxaba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inus Rhythm, and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8;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884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23-01-26 ms3000001069285493

    结论翻译错误

    0

  2. 2018-11-16 jyzxjiangqin

    利伐沙班的治疗思考。

    0

  3. 2018-11-16 jyzxjiangqin

    利伐沙班的治疗思考。

    0

相关资讯

JAMA Neurol:中风预防人群抗凝血剂颅内出血风险差异研究——阿司匹林vs口服抗凝剂

研究认为,每日15-20mg利伐沙班会导致患者颅内出血风险增加,低剂量的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则较为安全

J Am Coll Cardiol:利伐沙班致命性或不可逆性出血和缺血性事件知多少

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中利伐沙班的致命性或不可逆性出血和缺血性事件。

J Am Coll Cardiol:亚洲房颤患者标准和低剂量利伐沙班之争 谁更胜一筹?

房颤(AF)与卒中风险增加5倍相关。华法林可有效预防AF患者的卒中,但其使用受到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频繁监测、剂量调整及出血风险的限制。与其他种族群体相比,亚洲人群使用华法林的出血风险更高,尤其是颅内出血,可能导致亚洲人群中华法林使用不足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时代来临之前。

欧洲批准: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二级预防

近日,欧洲委员会(EC)批准利伐沙班(2.5 mg,每日两次)联合阿司匹林(75~100 mg,每日一次)用于预防高危的冠心病或有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血栓事件。

低剂量利伐沙班未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可能原因是患者相当大比例为心衰死亡,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导致的死亡

NEJM:利伐沙班用于住院患者出院后的血栓预防疗效分析

由此可见,对于出院后45天的患者,利伐沙班相比于安慰剂并不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引起的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和死亡风险,但大出血的发生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