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J Cardiol:安贞医院学者Meta分析称,TAVI术后出血增加术后30天死亡率

2017-07-19 文韬 中国循环杂志

北京安贞医院王家阳等近期一项Meta分析称,对于接受经导管主动脉植入(TAVI)手术的患者,TAVI术后出血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增加了3倍。

北京安贞医院王家阳等近期一项Meta分析称,对于接受经导管主动脉植入(TAVI)手术的患者,TAVI术后出血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增加了3倍。

研究还发现,术前房颤病史可使TAVI术后出血事件增加一倍。血管并发症与经心尖途径也与TAVI术后出血事件有关。

作者称,该研究发现了可导致TAVI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识别和管控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出血事件,并可有效降低TAVI术后30天全因死亡率。

作者认为,术前有房颤者TAVI术后易出血,可能与房颤相关凝血机制异常有关。

该研究纳入文献的均以VARC-2的标准定义出血事件,减少了此前文献报道TAVI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40%,大出血发生率5%~20%波动较大的情况。

研究纳入了10项相关研究,共涉及患者3602人。

作者:文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警惕TAVI后冠脉闭塞

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后症状性冠脉闭塞为罕见的致命性并发症,好发于女性,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均较高。论文8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原文下载】 此项研究共纳入44例TAVI后出现症状性冠脉闭塞的患者,并对基线和操作特征、治疗以及临床转归进行了评估。22例冠脉闭塞患者和345例对照患者具有TAV

Heart:TAVI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法国学者探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并试图制作并验证一种较为简便的危险评分方法。结果表明,TAVI术后患者早期死亡主要与年龄、症状严重度、并存疾病和经心尖途径操作有关。一种简单的评分可用于预测患者TAVI后早期死亡,但对于高危患者的精确鉴别而言,这种评分方法的中度鉴别力为其局限性。研究论文4月16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该研究将3833例序贯性

CHC 2014:亚洲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情况更复杂

“由于种族差异,亚洲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环更为纤小且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在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术要更为谨慎。另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成功的TAVI术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心脏团队的成员,而适宜的培训加上每位成员的努力,就会最大程度使手术完善、患者受益。”来自日本东京帝京大学医学部的Yusuke Watanabe 教授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介绍心脏团队建设时如是

EuroPCR:TAVI向低危患者过渡拭目可待!

目前指南规定TAVI只适用于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或手术极高危的患者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在欧洲和美国的指南中规定只适用于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或手术极高危的患者,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常规的外科瓣膜置换手术(SAVR)非常成熟,死亡率低(小于1%~3%),远期预后好,目前的TAVI技术存在若干不确定的因素,无论风险还是远期疗效一时难以与SAVR媲美;二是目前尚无足

BMJ:TAVI vs SAVR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比较

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 vs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治疗处于低度和中度围手术期死亡风险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性。该研究的数据来自于Medline, Embase, 以及Cochrane CENTRAL。原始出处:Reed A Siemieniuk,Thomas Agoritsas,Veena Manja,et

南京医院张瑶俊等Meta分析称,TAVI术后11%患者有新发房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张瑶俊、朱灏等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高达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