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后的相对生存率

2017-10-21 xiangting MedSci原创

TAVI后的RS高,3年内年龄>85岁患者的生存率接近匹配的一般人群。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用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而这些患者的手术风险在中高之间。尽管已经确定了TAVI后的全因死亡率,但由于竞争性死亡的原因归因于手术的生存率尚不清楚。这项研究目的是报告TAVI后的相对生存率(RS),这在匹配的一般人群中代表背景死亡风险。

2007年至2014年英国TAVI登记的国家队列数据(n=6420)根据年龄、性别和年份与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率进行匹配(人口为5,790万)。Ederer II方法将观察到的患者生存率与一般人群的预期相关联。使用灵活的参数化方法对RS进行建模,该方法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拟了对数累积风险。TAVI队列的30天、1年、3年 RS分别为95.4%、90.2%和83.8%。通过1年随访,85岁以上年龄组的死亡风险与匹配的一般人群无显著差异;3年后生存率相当。灵活的参数RS模型表明,年龄增加与手术后过度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例如2年时,年龄增加5岁与过度死亡率比普通人群低20%相关。

TAVI后的RS高,3年内年龄>85岁患者的生存率接近匹配的一般人群。RS高表明进行TAVI的患者可以良好地耐受手术风险。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JM:主动脉狭窄中危患者,TVAR or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主动脉狭窄的高危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生存率相似。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随机试验来评估两种方法对主动脉狭窄的中危患者的疗效。

Int J Cardiol:王建安教授发现严重瓣膜疾病中,二尖瓣反流常见

疾病也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更好了解当前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等进行了一项医院为基础的调查。结果表明,严重瓣膜性疾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其发病原因在<65岁和≥65岁人群有所差异,前者多为风湿热引起,后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前者更多见原发性二尖瓣反流,而后者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更为多见。 研究显示,在严重瓣膜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反流最为常见,患病率为0.68%;二尖瓣狭窄患

Heart:失代偿性主动脉狭窄的紧急治疗!

在这个多中心队列中,进行eTAVI和eBAV的即刻和30天的死亡率很高,并且eBAV后eTAVI治疗的死亡率也高于预期。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需要确定紧急eTAVI在当前设备的三级医疗中心中的作用。

JACC:老年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虚弱状况评估

虚弱是TAVR和SAVR后死亡和残疾的危险因素。

EUR HEART J :严重主动脉狭窄者心肌纤维化程度评价

近日,在医学权威杂志EUR HEART J 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采用侵入性活检和无损成像学,旨在探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心肌纤维化(MF)。

JACC: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自扩张假体的结局

Evolut R平台的商业化使用与因主动脉瓣狭窄接受TAVR患者的短期结局显著改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