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Microbiol:微生物和细胞外矿物质的关键相互作用

2016-09-30 佚名 生物谷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综述文章指出,一些在土壤、水体以及地下沉积物中富集的矿物质能够通过供给电子或将其储存为“环境电池”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一些微生物细胞能够从来自细胞壁外部和矿物质相关的金属衍生出化学能量,但在很多时候,微生物的细胞并不能使得矿物质渗透进入,或者说这些微生物细胞并不具有导电性。由于这些屏障的存在,一些微生物就会开始进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综述文章指出,一些在土壤、水体以及地下沉积物中富集的矿物质能够通过供给电子或将其储存为“环境电池”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一些微生物细胞能够从来自细胞壁外部和矿物质相关的金属衍生出化学能量,但在很多时候,微生物的细胞并不能使得矿物质渗透进入,或者说这些微生物细胞并不具有导电性。由于这些屏障的存在,一些微生物就会开始进化出特殊的策略来同细胞外的矿物质交换电子,本文中研究者就阐明了如何理解这种机制来促进细胞所需电子的交换。

具有胞外电子转移能力的微生物或许在环境可持续的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上具有一定潜力,一些生物除污技术就能够利用这些微生物来降解土壤、地下水和沉淀物中的污染物,而且生物采矿领域也能够利用微生物来替代一些诸如过热或毒性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从而以一种低污染高效的方法从低级别的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熟练矿物质电子转移的微生物或许还能在很多领域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比如催化、半导体制造、低能量微生物染料、癌症疗法、清洁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微生物的细胞被膜含有胞质膜,其是细胞隔离外界环境的主要屏障,同时胞质膜还是必要的微生物能量产生的关键电子转移的链条,但通常其包含有外部的结构元件,这些结构元件能够使得微生物细胞具有电子非导体型并且不能使得矿物质渗入细胞中,微生物的细胞外电子转移通过利用一系列用作电子交换的特殊进化机制来克服细胞的屏障,这些相同的策略也表明,具有细胞外电子转移能力的微生物或许能够潜在用作生物技术应用领域。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总结了过去十年以来的一些实质性进展,对于理解微生物细胞外电子转移的机制或许非常重要。研究者在文章中总结的内容如下:1)在四种模式微生物中有代表性的电子转移通路的分子识别和功能特性描述;2)微生物细胞中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3)电子转移通络或许具有双向性,而且利用纳米线或多细胞的“电缆细菌”就能够实现不同微生物细胞间的直接电子转移,甚至在不同种的细菌都能够实现电子转移;4)矿物质能够扮演电子导体或者电池。

与此同时,研究者还在文章中讨论了知识的差距,其中包括理解内部的电子转移机制,如何在原子分辨力水下捕获活性蛋白的分子结构,以及纳米线和“电缆细菌”如何发挥作用。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子刊发现对抗微生物病原体的新防御机制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个能够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人类免疫受体。因此他们成功发现一条至今未知的宿主防御机制。这些结果将促进未来开发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新方法。传染病是全世界都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染病的发生主要由破坏宿主生物防御系统的病原体微生物引起,这些病原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蛋白。但是人们对于宿主生物防御系统的多种机制仍了解较少。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类型的微生物体通过

Nature:人微生物组的基因如何“环游”世界?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MIT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殊路径,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借助这些路径来环游世界,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他们如何从居住在斐济(太平洋岛国)的村民中收集微生物样本来研究微生物转移的天然特性。人类机体从里到外都布满着细菌,但这些细菌如何在人群间互相转移至今研究者并不清楚,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居住在斐济偏远村庄的人们机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

天然的造毒师---将汞转化为甲基汞的微生物

汞是一种毒性物质,主要通过煤炭燃烧、工业使用以及通过火山爆发等自然过程在全球进行扩散。这种化学元素在水生食物链中大量积累,特别是大型鱼类体内。不同形式的汞在沉积物和水中广泛地发现到。甲基汞(methyl mercury)是由汞产生的,被公认为强大的神经毒素。它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环境污染物,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能力障碍等。其损害的主要部位是大脑的枕叶和小脑,其神经毒性可能扰乱

Science: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导语:日前,Agendia公司宣布该公司检测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基因测试MammaPrint在临床3期试验中可以准确检测出复发风险低的患者。这一结果意味着这些患者可能可以选择不接受辅助化疗,从而避免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尽管科学在不停地进步,但是癌症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一个疾病,不同的治疗办法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的大热,就有科学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看看能不能用这小小的不起眼

中国临床微生物质谱应用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用药指导、医院感染控制、抗菌药物管理等多方面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是该领域仍然面临着样本流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简称TAT)长等重大问题。例如,在微生物鉴定方面,虽然目前也有自动化鉴定仪出现,相对缩短了TAT,但均大多基于微生物生物化学反应原理,仍然不能实现快速鉴定。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亟需新的检验技术替代现有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本共

捐粪便也能赚钱?“便便”背后的黑科学

导语:从粪便到粪菌,从肮脏恶心的污秽之物到治病救人的“武器”,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公开招募捐献粪便的志愿者,目的是用于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粪便捐献标准①2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广州本地居民以及在校学生,男女不限。②无传染病,无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病史,近3个月内未使用抗菌药物。③捐献前供者若有任何轻微的身体不适,例如牙齿发炎、休息不好等亦不能捐献。④通过医院身体指标检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