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在职称和薪酬上向疗效好、有爱心的医生倾斜十分迫切

2016-05-31 佚名 新华社

一张医生瘫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照片让人感动,一张患者手术前叮嘱家人不得为难医生的字条让人心酸……在连续诉诸媒体的暴力伤医事件之后,两个细节引发公众动容。跳出暴力伤医的怪圈,还给医生应得的尊重与理解,让医患关系多一份和谐,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医生在连续工作12个多小时后,累到虚脱,靠喝葡萄糖补充体力;写字条的患者则感动于医务人员一次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打手势让护理人员拿来纸和笔写下叮嘱。这两个细节,

一张医生瘫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照片让人感动,一张患者手术前叮嘱家人不得为难医生的字条让人心酸……在连续诉诸媒体的暴力伤医事件之后,两个细节引发公众动容。跳出暴力伤医的怪圈,还给医生应得的尊重与理解,让医患关系多一份和谐,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

医生在连续工作12个多小时后,累到虚脱,靠喝葡萄糖补充体力;写字条的患者则感动于医务人员一次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打手势让护理人员拿来纸和笔写下叮嘱。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医生职业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更反映了医护人员所处的尴尬境地。感动和心酸之余,似乎更应对他们更多尊重和理解。

不尊重医生令人难过,频发的暴力伤医更令人痛心。抛开医生的职业身份,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本和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一样,为了工作而努力,为了生活而奋斗。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又注定了他们与人们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在这些事面前,医生责任很大,但是这个职业无论如何不应当成为风险职业。

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也都应当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包容。而对待医生的态度反映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本就面临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职业认可度低的情况下,还要应对不断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试想,还有谁愿意来当医生?还有谁能成为我们的健康守护者?

尊重、理解医生,就是为我们自己提供免于疾病恐惧的自由,其基础是让医生有尊严。“钱少事多压力大”不仅难言尊严,更无法保证职业认同感。因此,重塑医生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和薪酬评定上向那些疗效好、花钱少、有爱心、多临床的医生倾斜,给他们更多的职业关怀,已显得十分迫切。

尊重、理解医生的前提是信任。面对生老病死,每个人的心情都很难淡然处之,但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不仅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更要相信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诸如在非急救状态下合理的等待,以及面对生死有正确的医疗期许,要相信,任何无端的怀疑和猜忌,不会减轻患者的病情,只会让医患之间的“结”越来越难解。

尊重、理解医生才能带来医患的“双赢”。让医生这份职业重回“白衣天使”的荣光,让医护人员再度感受到职业的尊崇,让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都有保障,要靠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值得200万医生深思:取消论文指标,职称评价就不变态了吗?

医生评职称不用写论文,是该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7月7日,湖北省对医生职称评审方式进行了改革,医生的副高级职称评审将分为两个类型:临床为主型和临床科研并重型,改革将在荆州市、宜昌市进行试点。湖北省职改办解释说,改革可以总结为“一增一减”。“增”是指凡有利于临床一线的指标,均有增加。如门诊量、急诊量、手术量、一线坐诊、值班情况,病人病案实例、手术记录单等,以及所在团队收治病人情况、投诉情况、本人

如何斩断医学论文买卖产业链?

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为引导基层医生回归临床,将不再把论文和外语当成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这对广大医务人员乃至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晋升职称必须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这一“硬杠杠”,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只能一边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疲于奔命,一边为如何撰写和发表论文而绞尽脑汁。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自医疗机构实行医

中国学术界“十怪”

1.无官不成学会、学会轻学变了味 各种学会本来是学术界人士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地方,学会的所有职务都由在本学科有较高造诣的学者担任。但是现在的许多学会(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学会)的主要职务都由一些官员(或官学结合型的官员)担任,似乎没有官员学会就不能存在似的。至于学会里的其他领袖,也大多数由类似行政化的推选方式产生,根本不是根据学术造诣推选产生。学会似乎变成了政府的

浙江全面启动医疗机构职务评聘制度改革

近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社保厅组织召开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省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工作。 “改革思路” 淡化资格,强化聘任,努力构建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医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更加符合医疗卫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卫技人员积极性,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青报: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除了继续提高青年科研资金资助的比例及额度外,具体到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当务之急是破除职称门槛,否则,不仅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打折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强调“重视发挥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支持更多年轻科学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承担重点课题、成长为学术带头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力度

有没有职称,对医生有那么重要吗?

对医生来说,职称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人人都想争取,必欲得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又颇多诟病,不少人将之视为一种身心的蹂躏。其实,不只医生怀有这样的心态,整个知识界,大多如此。虽然,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始借鉴苏联对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但在那时,职称定期晋升并没有形成制度,多数从业人员以中低级职称为主,很多医生行医一辈子,最后可能也就是一个医师甚至医士这样最初级的职称。那时,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