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P: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趋势

2023-11-13 小文子 MedSci原创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高患病率持续存在。尽管肥胖趋势稳定,但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发生率更高。

根据几项全国性调查,近几十年来,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迅速上升。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全国调查和最新研究,并更新了与年龄、性别和地理相关的模式。

研究人员检索了数据库PubMed、Google Scholar、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和Wanfang在200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发表的中英文研究,选择与全国调查相关的文献。

结果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和超重呈上升趋势。根据CNSSCH数据,7-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BMI从1985年的17.0 kg/m2增加到1995年的17.5 kg/m2、2005年的18.2 kg/m2和2014年的19.0 kg/m2。1985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1%和0.1%,2014年分别为12.1%和7.3%。CNNS和CHNS还揭示了过去几十年中儿童和青少年BMI、超重和肥胖的类似趋势。

根据CHSSCH的调查,2010年7-12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为17.14%,其次是13-15岁初中生13.11%和16-18岁高中生10.88%。2014年,这三个群体的数值分别增加到22.5%、17.3%和15.4%。

PRODY研究发现,6-14岁男孩超重持续增加的趋势,8-11岁时明显增加。在6-10岁女孩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变化,从2009年到2019年,她们的BMI标准差得分(SDS)有所下降。

根据CNSSCH的数据,1985年,中国北部地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最高。西南部的广西和广东患病率最低。2005年,北方省市的患病率仍然最高。PRODY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所有调查地区的超重人数都有所增加,但肥胖人数没有显著增加。

肥胖与多种疾病高度相关,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性早熟。尽管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呈减缓或稳定趋势,但肥胖并发症的患病率仍在继续增加,危及儿童和青少年健康。

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高患病率持续存在。尽管肥胖趋势稳定,但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发生率更高。多种因素导致患病率的变化。因此,需要制定全面而有效的政策来管理和预防肥胖负担及其相关并发症。

原文出处:

Ye Hong, Rahim Ullah, et al, Trends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2519-023-00709-7.

作者:小文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Commun:阜外医院汪一波教授团队发现ZFYVE28为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ZFYVE28促进磷酸化胰岛素受体降解的调控作用。在机制上,ZFYVE28通过其FYVE结构域与细胞内体共定位,并促进早期内体向晚期内体转化,从而促进磷酸化胰岛素受体的降解,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全面总结!肥胖对女性生育力及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影响!

本文就肥胖对女性生育力及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女性的生殖健康提供依据。

Science Advances:浙江大学汪浩团队发现高脂肪饮食诱导肥胖的潜在机理

该研究发现长期化学遗传学激活腹侧导水管灰质(vlPAG)GABA能神经元可以拯救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小鼠的肥胖症。

胖是一种病!近150万人研究,胖增加17种癌症风险,越胖死亡率越高

该研究显示,年轻时候肥胖,在以后的生活中,患17种不同癌症的风险更高,包括肺癌、头颈癌、脑癌、甲状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肾癌、膀胱癌、黑色素瘤、白血病、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

Circulation-Heart Failure:肥胖改变右室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结局

肥胖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测量指标较差。虽然右心室功能障碍与较差的临床结果相关,包括死亡率和心力衰竭住院治疗,但这种关联在体重指数较高的个体中尤为明显。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肥胖作为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代谢和炎症状态的中介作用

肥胖是IB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不良代谢,尤其是炎症,可能是两者之间的重要中介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从流行病学角度为肥胖与IBD的可能机制提供了证据,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