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预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效果

2022-08-1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这项研究改变了传统以医生经验为主导的药物选择方案,倡导以客观指标为基础。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团队创新性应用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来预测镇痛药物疗效,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在接受止痛药物治疗前接受速率依赖性衰减(RDD)检测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糖尿病研究领域国际权威期刊《Diabetes》(JCR分区Q1区)。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而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约10%-15%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已经伴有周围神经病变,10年以上病程的患病率可达50%。DPN在临床上以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烧灼感等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溃疡或需要截肢,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

目前,针对DPN的治疗尚未有彻底的解决方法,临床上以γ-氨基丁酸衍生物(如加巴喷丁)为代表的神经镇痛药是缓解DPN疼痛的一线用药。然而,新近研究发现,约有10%的临床研究和指南高估了此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这些药物可能仅对20%的DPN患者有效,且目前没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药物对个体患者是否有效。

在神经内科电生理团队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电生理中H反射的速率依赖性衰减(RDD)可反映脊髓失抑制主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而这正是许多止痛药物的干预靶点。因此,为进一步探索RDD在人群中药物疗效的预测能力,研究者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RDD损害主要出现在伴有疼痛的DPN患者中,进一步研究显示RDD损害(即提示疼痛是脊髓失抑制主导的)是接受2周加巴喷丁治疗有效的独立获益因素,RDD值每降低1%,其治疗获益增加1.27倍;换言之,RDD损害的患者对镇痛药物疗效更佳。

这项研究改变了传统以医生经验为主导的药物选择方案,倡导以客观指标为基础,这给临床医生为DPN患者制定更加科学的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模式提供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周夏俊为第一作者,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为通讯作者。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EM:糖尿病对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肢端肥大症的主要治疗是手术切除产生生长激素的腺瘤,但大约一半的患者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和/或放射治疗。

Cardiovasc Diabetol:合并糖尿病对ICD植入患者死亡率及治疗的影响

糖尿病与ICD植入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JAHA:卡格列净对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总负荷的影响

卡格列净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对总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好处大于首次心血管事件。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在首次心血管事件后继续使用卡格列净治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复发。

积极推行“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运动联合营养缓解2型糖尿病的专家共识》发布!

该专家共识通过检索国际、国内常用电子数据库,参考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水平进行分级,结合我国正在积极推行“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国情,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运动疗法。

Cardiovasc Diabetol:糖化ACE2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脏中RAS系统抑制的抗重构作用

实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使 RAS 抑制的抗重构作用正常化

Cell:基因工程改造自体肠道细菌,用来治疗糖尿病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身体被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数万亿微生物占据,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共生菌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一个由人体和共生菌群的多元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