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Endocrinol:2型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中国5家基层医院26809例患者的横断面研究

2023-06-10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糖尿病肾病(DK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然而,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诊断时可能存在DKD的迹象。DKD和DR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不相同。

糖尿病肾病(DKD)影响了20-40%的糖尿病患者。随着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中国糖尿病患者中DKD或慢性肾病(CKD)的患病率正在增加。DKD的诊断基于蛋白尿的存在和/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 < 60 mL/min/1.73m2)的估计降低,而没有其他肾脏疾病的体征或症状。先前的研究表明,DKD可能不像Mogensen提出的那样,仅仅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到大量白蛋白尿再发展到氮血症。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经常报道无白蛋白尿的eGFR降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另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被认为与DKD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且两者经常同时发现。El-Asrar等人报道伴有DR的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的可能性是无DR的患者的13.39倍。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伴有DR的患者合并DKD的可能性是无DR患者的近4倍。患有DKD的患者被诊断为DR的可能性高出两倍。DR通常被用作DKD鉴别诊断的指标。然而,也讨论了DKD和DR的不一致性。诊断时或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DKD的体征。据报道,DKD和DR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不相同。日本学者证明,收缩压(SBP)变异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DKD发生和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不是DR。

图1 患者筛查流程图。A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EGF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示积极,“-”表示消极。

表1 DKD阴性、DKD阳性、DR阴性、DR阳性不同组患者的特点

表2 DR-DKD-、DR-DKD+、DR+DKD-和DR+DKD+不同组患者的特点

表3 所有患者DKD和DR预测因子的比较(n = 7409)

遗传数据显示DR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台湾2型糖尿病患者的DKD、eGFR状态或终末期肾病(ESRD)结局的风险没有个体或累积遗传影响。最重要的证据来自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即新型降糖药对DKD和DR具有不同的预防作用)。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可使肾脏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18%(风险比(HR),0.82, 95%可信区间(CI: 0.75-0)。P<0.001),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可使上述风险降低38% (HR, 0.62, 95%CI, 0.58-0。P < 0.001)。GLP-1RA和SGLT2抑制剂对人类DR的预防作用尚未有报道。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DKD和DR存在一致性和不一致性,需要进一步阐述。

方法:通过调查中国5个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DKD和DR的分布,评价DKD与DR之间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本研究共纳入26809例患者。比较DKD和DR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KD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DKD和DR患病率分别为32.3%和34.6%。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1752例无DR患者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1483例DR患者无DKD。DR对DKD的阳性预测值为47.4%,阴性预测值为67.1%。年龄较大、男性、病程较长、腰围和HbA1c值较高与DR和DKD均相关。较低的教育水平与dr相关。较高的血压和TG预示着DKD患病率的增加。

结论:DKD和DR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与DR相比,DKD与血压和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更强。

文献来源:Liu Z,  Li X,  Wang Y,The concordance and discordance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6,809 patients from 5 primary hospitals in China.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14

作者:从医路漫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23-06-10 ms1000000734828367

    通俗易懂

    0

  2. 2023-06-10 ms5000001846373376

    专业好,学到了,医生的福音

    0

  3. 2023-06-10 ms190712838611298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另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被认为与DKD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且两者经常同时发现。

    0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过去30年新确诊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变化趋势

在过去30年,付诸在糖尿病检测上的关注日渐增加,潜在的缩短了发病和确诊的间隔时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随之降低?

羟氯喹,为了安全而减量,到底值不值?

羟氯喹被用于许多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中,给患者带来收益的同时,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为了降低副作用而降低剂量真的可行吗? 看看试验数据就知道了

眼睛肿、模糊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复发的征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以累及到患者身体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被红斑狼疮攻击的器官有关节、皮肤、肾脏、脑部等。

“系统性红玟妊狼疮”眼中的羟氯喹

羟氯喹(HCQ)是一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改善疾病的抗风湿药物,与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一起构成RA三联疗法的一部分。此外,HCQ还用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和皮肤病。

J Neurosci: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与hcn1基因功能有关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伴随视网膜神经元损伤。

SVN:TIA或小卒中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征象和复发性血管事件

视网膜变化不能预测近期TIA或轻微卒中患者的主要后续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