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顶3片!《柳叶刀》:单片复方制剂额外降压6.3 mmHg,高达96%患者可坚持用药

2024-10-19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柳叶刀》发表研究显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吲达帕胺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效果优于两两组合,安全可耐受。

如何持续有效降压?这是全球范围内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都很关注的问题。近期相关高血压指南建议: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可采用指南推荐的两种降压药组合治疗策略,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治疗惰性。指南同时建议早期使用三联降压药开始治疗,最好是单片复方制剂(SPC)。当前,三联单片复方制剂仅适用于复方片剂所包含的所有三种药物,或是使用其中两种药物但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由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吲达帕胺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GMRx 2在成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相比于以上三种药物任意两两组合,GMRx 2降压效果更好,安全可耐受。GMRx 2为高血压的临床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在临床实践中为高血压患者带来实质性的降压疗效。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这是一项国际、随机、双盲、活性对照、平行组试验。研究纳入全球多个国家的83家临床医学中心年龄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385例。若患者既往未使用降压药,则诊室收缩压需在140~179 mmHg;若使用1种降压药,则诊室收缩压需在130~170 mmHg;若使用2种降压药,则诊室收缩压需在120~160 mmHg;若使用3种降压药,则诊室收缩压需在110~150 mmHg。

纳入的患者需先接受为期4周的单盲、活性药物导入期,期间接受一半剂量的GMRx 2。导入期平均诊室血压为142/85 mmHg。导入期结束,若患者家庭收缩压在110~154 mmHg,对治疗耐受且能够遵守家庭血压测量计划,则将参与到下一阶段随机分组。随机化时平均诊室血压为133/81 mmHg、平均家庭血压为129/78 mmHg。研究人员将符合要求的患者以2: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下列4种治疗方案,持续治疗6周:

  • 继续接受一半剂量的GMRx 2(551例);

  • 替米沙坦20 mg+氨氯地平2.5 mg(282例);

  • 替米沙坦20 mg+吲达帕胺1.25 mg(276例);

  • 氨氯地平2.5 mg+吲达帕胺1.25 mg(276例)。

治疗6周时,除非有明确的临床禁忌证,否则所有组的用药剂量翻倍。整个治疗周期为12周。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12周时,GMRx 2组家庭和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降幅均高于其他三种降压药两两组合,其中:

  • 相比于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组,GMRx 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2.5/2.1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4.3/3.5 mmHg(P<0.0001);

  • 相比于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GMRx 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5.4/3.4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5.6/3.7 mmHg(P<0.0001);

  • 相比于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GMRx 2组家庭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4.4/3.6 mmHg(P<0.0001)、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多降低6.3/4.5 mmHg(P<0.0001)。

事实上,GMRx 2组的降压优势在治疗第6周时就有所体现,如下图所示,第6周起,GMRx 2组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低于其他组。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半剂量的GMRx 2,也具有明显的降压优势。

图片

▲GMRx 2组(蓝色圆圈)、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组(橙色方块)、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蓝色米字)、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红色三角)的家庭血压(左)和诊室血压(右)变化(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安全性方面,治疗第12周时,GMRx 2组、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组、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分别有2%(11/551)、1%(4/276)、1%(3/282)、1%(4/276)的受试者因不良事件退出治疗,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96%)。

《柳叶刀》发表的同期社论指出,未来还需考虑GMRx 2在严重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还需关注GMRx 2是否有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总之,无论是标准剂量的GMRx 2还是一半剂量的GMRx 2,其降压效果均优于替米沙坦、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药两两组合,且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参考资料

[1] Anthony Rodgers, Abdul Salam, Aletta E Schutte,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novel low-dose triple single-pill combination of telmisartan, amlodipine and indapamide, compared with dual combinations for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active-controlle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 2024, 404(10462): 1536-1546. DOI: 10.1016/S0140-6736(24)01744-6

[2] Maria Antonopoulou, Konstantinos Chliveros. The Lancet, 2024, 404(10462): 1496-1498. DOI: 10.1016/S0140-6736(24)02072-5

作者: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4倍血压达标率!阜外医院领衔研究:一次微创手术,长期有效降压

这项随机试验证明了RDN用于中国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明显的降压效果。在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率低的大背景下,RDN有望成为药物治疗之外的辅助治疗选择。

中午量血压,近半清晨高血压会漏掉!王继光等研究

近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等进行的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显示,不同月份、一日内不同时间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所不同,中午量血压会漏掉近半清晨血压,春夏季尤其如此。

Circulation:基于导管的肾去神经支配术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与假手术相比,RDN在服用和不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地降低门诊和诊室收缩压/舒张压。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植入支架术后20分钟患者蹊跷死亡

62 岁女性因活动后胸痛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处理前降支后出现不良症状,术后心电图异常,术后 20 分钟死亡。

Hypertension:中山大学发文母亲高血压与生育能力

孕妇高血压,无论血压是否得到控制,都与怀孕时间延长和不孕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这些发现可能为孕前高血压筛查的实施和未来试验的设计提供了独到见解。

心衰前期高血压患者,噻嗪类利尿剂或最佳!阜外医院郑昕等研究

近日,阜外医院郑昕等发表的一项基于SPRINT研究的事后分析表明,在处于心衰前期的高血压患者中,支持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来预防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