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10年诊疗进展

2012-03-04 MedSci MedSci原创

  刚刚出版的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布了原发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最近10年最新的进展概要,主要要点如下:   1.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和原发部位是影响预后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核分裂计数对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最强。   2.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技术相似的情况下,肿瘤源自小肠的患者,预后不如源自其他部位的患者。

  刚刚出版的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布了原发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最近10年最新的进展概要,主要要点如下:   1.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和原发部位是影响预后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核分裂计数对肿瘤复发的预测作用最强。   2.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技术相似的情况下,肿瘤源自小肠的患者,预后不如源自其他部位的患者。   3.内镜和内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是诊断GIST的核心手段。   4.内镜在肿瘤监测和切除术中发挥的作用仍在研究当中。   5.手术(开腹或腹腔镜)仍是根除性治疗的唯一选择,但复发率高。   6.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提高无复发生存率,长期用药或可提高总生存率(OS)。   7.新辅助治疗可能在局部晚期患者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8.对于晚期患者,一线伊马替尼和二线舒尼替尼治疗可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OS。   9.全身治疗应终身坚持或至治疗失败。     原文链接:Small intestin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urrent Opinion in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沈琳:胃肠间质瘤治疗共识与争议

沈琳:胃肠间质瘤治疗共识与争议

PNAS:白血病胃肠间质瘤逃避凋亡机制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揭示了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在赋予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细胞逃避凋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是一种癌蛋白,属于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在造血干细胞、肺干细胞、胃肠间质细胞等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KIT的突变或表达过高,与M2型急性髓性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