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twork Open |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2024-06-01 daikun MedSci原创

该研究旨在评估BMI、腰围等指标及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的体脂率、肌肉质量等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肥胖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因绝经状态而异,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肥胖与乳腺癌风险呈正相关,而绝经前女性肥胖与乳腺癌风险关系尚不明确,BMI作为肥胖指标,无法区分体脂和肌肉质量,也不能提供关于体脂分布的信息,此外,绝经前期女性通常下体脂肪比例较高,与内脏脂肪不同,目前虽然一些西方人群研究发现成年时体型较大与年轻女性乳腺癌风险负相关,但也有研究认为体脂与绝经前期乳腺癌风险无关,鉴于亚洲人群的BMI与白人相比,相同值时总脂肪量更高,因此评估绝经前期女性体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对亚洲人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韩国绝经前期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BMI、腰围等指标及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的体脂率、肌肉质量等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为该领域提供了重要证据。

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样本来自2011-2019年在韩国三星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20-54岁绝经前期女性,在第一次基线健康检查时,护士进行了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并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了体成分,包括肌肉质量、脂肪质量等,通过居民登记号码与韩国中央癌症登记处进行链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确诊1110例乳腺癌新发病例,使用标准化问卷收集了其他协变量信息,包括年龄、家族史、生育史、吸烟、饮酒、体育活动等,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了人体测量和体成分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并进行了年龄和多元调整,同时还测试了线性趋势。

研究结果

在平均6.7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110例乳腺癌新发病例,平均BMI为21.6,平均腰围为75.3cm,较高的BMI和腰围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调整后危险比(HR)0.89(95% CI 0.84-0.95); 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HR为0.92(95% CI 0.86-0.98)。脂肪质量与体重比值较高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HR为0.92(95% CI 0.86-0.99)。肌肉质量与体重比值较高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HR为1.08(95% CI 1.02-1.15)。脂肪质量指数较高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HR为0.90(95% CI 0.85-0.97)。在进一步调整身高后,这些结果仍然一致。肌肉质量与乳腺癌风险无显著关联。

结论

在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肌肉质量与乳腺癌风险无显著关联,但肌肉质量与体重比值较高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结果在进一步调整身高后仍然一致,这些发现表明,在绝经前期女性中,过量的体脂与乳腺癌风险呈负相关,证实了BMI作为体脂间接指标的早期发现。该研究为绝经前期女性体成分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特别是针对亚洲人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深入了解这种关联的潜在机制,并评估其他亚洲人群中体脂分布对绝经前期乳腺癌风险的影响。

原始出处

Tran TXM, Chang Y, Choi HR, et al. Adiposity,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Korean Premenopausal Women. JAMA Netw Open. 2024;7(4):e24542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423.

作者:daik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权威机构:乳腺癌和肺癌治疗利器!这种疗法或改变肿瘤治疗局面

文章阐述了乳腺癌和肺癌领域的ADC临床证据,以及未来前景展望。

J Ethnopharmacol:桃红四物汤通过调节EGFR/ERK1/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保护机制

阐明桃红四物汤(THSWD)治疗乳腺癌的潜在分子机制。

强效抗癌新布局!“最常见”和“最毒”乳腺癌等最新突破研究一览 | ASCO前瞻

近两年来,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方面的突破,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例:男性罹患乳腺多形性/实性小叶癌,NGS检测发现PALB2 c.1240C>T胚系突变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且有趣的侵袭性多形性/实性小叶癌病例,该病例携带PALB2基因致病性变异,并且有乳腺癌家族史,但没有其它明确与此类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本文还回顾了现有的文献。

85岁父亲罹患前列腺癌检出BRCA2胚系变异,50岁女儿后续检出相同变异并确诊乳腺癌

本文介绍了一例患有晚期PCa的男性患者,在 85 岁就诊时处于疾病晚期,携带潜在的BRCA2突变。

石晶教授:分子检测全病程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必要时应再次评估!

本期的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