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PATOLOGY:双歧杆菌产生的醋酸盐可抑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肝细胞癌

2023-12-19 Jenny Ou MedSci原创

B. pseudolongum通过分泌抗肿瘤代谢物醋酸来防止NAFLD-HCC,该醋酸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B. pseudolongum具有预防NAFLD-HCC的益生菌潜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NAFLD是一种从最简单性脂肪病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纤维化的疾病连续体。大约27%的NASH相关肝硬化可能发展为NAFLD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每年2-3%)。NASH已迅速成为许多HCC病例的主要病因。在过去十年中,可归因于NASH的HCC病例比例增加了7.7倍。

与病毒相关HCC不同,NAFLD-HCC患者的生存率较差,切除仅适用于17.8%的此类病例。最近的一项研究还表明,与病毒性HCC患者相比,NAFLD-HC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较差。尽管正在测试几种药物用于NASH治疗,但尚未证明对NAFLD-HCC有效。7因此,迫切需要确定预防NAFLD-HCC的新方法。

肠道通过肠肝轴与肝脏沟通,肠-肝轴主要由门静脉建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益生菌操作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为肝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式。与NAFLD-肝硬化患者相比,NAFLD-HCC患者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群和代谢组学特征。

NAFLD-HCC的特点是人类*双歧杆菌的丰度减少,细菌红藻科增加。最近报告说,肠道生物异常和肠道细菌代谢物的变化在小鼠的NAFLD-HCC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包括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菌*在内的几种益生菌在NAFLD-HCC中已经耗尽。然而,人们对可以抑制NAFLD相关致癌作用的特定益生菌知之甚少,这阻碍了基于微生物群的方法在预防NAFLD-HCC中的应用。

2023年7月17日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中,首先通过猎枪元基因组测序确定,假长双歧杆菌是NAFLD-HCC小鼠粪便中消耗最大的细菌。本文证明,在两个营养小鼠模型中,B. pseudolongum显著阻止了NAFLD-HCC的形成。肿瘤抑制作用归因于醋酸盐,这是一种由B. pseudolongum产生的代谢物。

醋酸酯可以与肝细胞中的G耦合蛋白受体43(GPR43)结合。激活的GPR43抑制了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NAFLD-HCC的形成。此外,B. pseudolongum恢复了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并改善了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以预防NAFLD-HCC。

在NAFLD-HCC的两个小鼠模型中评估了假长双歧杆菌的作用:二乙基亚硝胺+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或+胆碱缺乏/高脂肪饮食。无菌小鼠用于B. pseudolongum的代谢研究。从小鼠身上收集了大便、门静脉和肝组织,以进行非靶向和靶向代谢组学谱。两个人类NAFLD-HCC细胞系(HKCI2和HKCI10)与B.假隆古菌条件培养基(B.p CM)或候选代谢物共同培养。

研究结果显示,B. pseudolongum是NAFLD-HCC小鼠中消耗最高的细菌。在两个小鼠模型中,B. pseudolongum的口服抑制显著抑制了NAFLD-HCC的形成(p < 0.01)。用B.p CM培养NAFLD-HCC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抑制G1/S相变和诱导细胞凋亡。醋酸酯被确定为B.p CM中由B. pseudolongum产生的临界代谢物,这一观察结果在无菌小鼠中得到证实。

B. pseudolongum在两个NAFLD-HCC小鼠模型中防止NAFLD-HCC的形成

醋酸酯抑制了NAFLD-HCC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了NAFLD-HCC在体内的肿瘤形成。B. 假隆肺恢复了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并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从机械上讲,B.假隆格产生的醋酸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并与肝细胞上的GPR43(G耦合蛋白受体43)结合。GPR43激活抑制了IL-6/JAK1/STAT3信号通路,从而阻止了NAFLD-HCC的进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B. pseudolongum确定为一种新型益生菌,通过生产醋酸盐来防止NAFLD-HCC的形成。B. pseudolongum在肠道中产生的醋酸盐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与肝细胞上的受体GPR43结合,从而抑制致癌性IL-6/JAK/STAT3途径,抑制NAFLD-HCC进展。

此外,B. pseudolongum用丰富的益生菌和枯竭的病原体调节肠道微生物成分,并改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从而有助于抑制NAFLD-HCC。因此,B. pseudolongum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益生菌,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NAFLD-HCC。

原文出处

Song, Q., Zhang, X., Liu, W., Wei, H., Liang, W., Zhou, Y., ... & Yu, J. (2023). 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generated acetate suppress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79(6), 1352-1365.

作者:Jenny O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UEGJ: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在已发表的研究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是有效的。

IJS:将缺乏维生素K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纳入移植标准扩大了肝细胞癌肝移植的受益者

将PIVKA-II纳入现有的LT标准可以增加符合条件的HCC患者的数量,而不会影响LT后的结果。

中山大学彭振维、陈勇/南方医科大学于梦团队ACS Nano:BMI1沉默脂质体用于治疗放疗抵抗肝细胞癌

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振维教授/陈勇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于梦副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放疗响应脂质体,为治疗干性增加导致的放射抵抗型HCC提供了思路。

JACS:增强现实结合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性

ARN-FI技术为腹腔镜肝切除期间的肝实质切片提供了更标准化的方法,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中失血,减少了术后残余肝缺血,并改善了肿瘤预后。这种方法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读书报告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肝细胞癌

这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ICIS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RT在巴塞罗那(BCLC)肝癌分期为C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PT:丙型肝炎病毒根除后,肝细胞癌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在HCV感染治愈的肝硬化患者中,直至SVR后6年,HCC风险逐渐降低,但仍远高于需要进行筛查的阈值。这提示,距离SVR的时间可以指导HCV感染治愈患者的HCC监测策略,并且可以纳入HCC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