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全身麻醉与非全身麻醉下血栓切除术的结果:来自Extended-IA试验和选择研究的患者水平的综合分析 

2022-12-15 Naomi MedSci原创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改善了前循环近端大血管闭塞(LVO)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提供了 III 类证据表明,使用全身麻醉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患者功能结果较差有关。

血管血栓切除术(EVT)改善了前循环近端大血管闭塞(LVO)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优化影响 EVT 结果的变量至关重要。麻醉的选择是否会影响 EVT 的结果还不清楚。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试图评估使用全身麻醉是否与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患者功能结果较差有关,以及这种关联是否被灌注成像的侧支状态所改变。研究假设,与非 GA 相比,GA 可能与 EVT 后较差的结局相关,特别是在侧支循环较差的患者中。

在一个倾向匹配的样本中,对EXTEND-IA、EXTEND-IA TNK、EXTEND-IA TNK第II部分和SELECT、EVT功能结果(MRS分布)在全麻(GA)和非全麻(Non-GA)样本中进行了比较。此外,我们还根据低灌流强度比(HIR)-Tmax>10s/Tmax>6s(侧支良好-HIR<0.4,侧支较差-HIR-≥-0.4)来评估血流在灌注成像上的相关性,以评估麻醉类型与EVT结果的关系。

  • 在接受 EVT 治疗的725例患者中,299例(41%)接受 GA 治疗,426例(59%)接受非 GA 治疗。
  • 基线特征在呈递 NIHSS (中位数[ IQR ]-GA: 18[13.22] ,非 GA: 16[1120] ,p < 0.001)和缺血核心体积(GA: 15.0 mL [3.2-38.0] vs 非 GA: 9.0 mL [0.0- 31.0] ,p < 0.001)。
  • 此外,GA 与动脉通路较长的最后已知(LKW)相关(203分钟[157-267] vs 186分钟[138-252] ,p = 0.002) ,但相似的程序时间(35.5分钟[23-59] vs 34分钟[22-54] ,p = 0.51)。
  • 在使用倾向评分的182对匹配对中,基线特征是相似的。在 PS 匹配的对中,GA 与更差的功能结果独立相关(adj cOR: 0.64.95% CI: 0.44-0.93,p = 0.021)和更高的神经恶化(GA: 14.9% vs 非 GA: 8.9% ,aOR: 2.10.95% CI: 1.02-4.33,p = 0.045)。
  • 侧支不良的患者 GA 的功能结果较差(adj cOR: 0.47,95% CI: 0.29-0.76,p = 0.002) ,而侧支良好的患者无差异(adj cOR: 0.93,95% CI: 0.50-1.74,p = 0.82) ,P 相互作用: 0.07。
  • 梗死生长总体和良好侧支患者没有差异,而侧支不良的患者表现出较大的梗死生长,GA 与侧支和麻醉类型之间在梗死生长率上有显着的相互作用(P 相互作用: 0.020)。

GA 与 EVT 后功能结果较差有关,特别是在来自3项随机试验和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患者水平队列的 PS 匹配分析中,伴随侧支不良的患者。尽管分析具有双重稳健性,但指征的混淆可能会持续存在。这些发现对于 GA 与非 GA 的随机试验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临床医生选择麻醉方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项研究提供了 III 类证据表明,使用全身麻醉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患者功能结果较差有关。

文献来源:Sarraj A, Albers GW, Mitchell PJ, et al. Thrombectomy Outcomes With General vs Non-general Anesthesia: A Pooled, Patient-Level Analysis From the EXTEND-IA Trials and SELEC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26]. Neurology. 2022;10.1212/WNL.0000000000201384. doi:10.1212/WNL.0000000000201384

 

作者:Naom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缺血性卒中患者EVT术后的这一影像学表现,关乎着患者预后的评估!

流体增强反转恢复血管性增高(FVH)定义为相对于脑脊液的低密度而言,蛛网膜下腔存在的圆形、连续或点状的线性增高,具有典型的动脉走向。

Lancet:刘建民教授团队发现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ENCHANTED-2/MT研究)

10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主刊在线发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强化降压控制的研究&r

Neurology:流感疫苗接种与缺血性卒卒中险: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评估了普通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与流行前、流行后和流行后首次缺血性卒中(IS)风险之间的关系。流行前期观察到卒中风险降低,或提示该保护作用与流感预防无关联,或部分被不可预测的混杂因素解释。

Front Neurol:中国140万成年人卒中患病率及风险因素研究

依托美年健康全国300多个城市、600余家体检中心的网络布局、上亿人次的体检数据优势,发起了一项来自我国28个省161个城市的254个健康体检中心1431527名参与者的脑磁共振成像(MRI)调查,旨

Neurology:急性卒中合并癌症患者血管内血栓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癌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常见共病。将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确立为大血管闭塞治疗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一般排除癌症患者。因此,血管内血栓摘除术在癌症人群中的临床益处目前尚不清楚。

AISY:基于深度学习的缺血性卒中临床结局预测系统

,卒中的治疗和护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缺血性卒中(IS)患者和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患者占卒中患者的80%。为改善IS和TIA患者的临床结局。

拓展阅读

轻度中风是否需要溶栓治疗?《柳叶刀》最新研究揭示重要结论

论文指出,这是“首个”评估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发生颅内闭塞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的3期研究。

【综述】磷脂酰丝氨酸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对磷脂酰丝氨酸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论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 rTMS联合RAGT治疗,探索该联合治疗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

【综述】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该文对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Cell子刊:庞涛/徐晓军/吴晋发现小胶质细胞CMPK2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

该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CMPK2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

【综述】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代谢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笔者从糖、脂及氨基酸代谢三个方面,对免疫代谢微环境对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4 ESO指南:脑小血管病—第2部分:腔隙性缺血性卒中

欧洲卒中组织(ESO,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 2024-02-22

心房颤动的卒中预防(第1部分)

暂未更新 ·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