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慢性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研究

2024-09-2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神经元损伤和磷酸化 tau 积累相关的血浆标志物升高表明在单次中重度 TBI 后的慢性期存在持续的神经病理学。

血液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新兴的诊断和预后工具,反映了创伤性脑损伤 (TBI) 后的一系列神经病理过程。它们在识别 TBI 后长期神经病理过程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楚。研究慢性期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因为 TBI 水平升高可能是由急性期和慢性期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引起的。在这里,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研究了 TBI 后慢性期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及其与淀粉样蛋白和 tau PET、白质微结构、脑年龄和认知的关联,相关结果发表在Brain杂志上。

研究人员招募了 40 岁的参与者≥他们在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 ≥10 年前患有单一中重度 TBI。我们使用单分子阵列技术 [泛素 C 末端水解酶 L1 (UCH-L1) 、神经丝光 (NfL)、ta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和磷酸化 tau (P-tau181) ] 测量血浆生物标志物;PET 示踪剂,用于测量淀粉样蛋白β (18F-NAV4694) 和 tau 神经原纤维缠结 (18F-MK6240);MRI 评估白质微观结构和大脑年龄;以及 Rey 听觉语言学习测试,以测量语言情景记忆。

结果显示,在受伤后平均 22 年 (范围 = 10-33 岁) 共招募了 90 名 TBI 后参与者 (73% 男性;平均值 = 58.2 岁),并招募了 32 名非 TBI 对照参与者 (66% 男性;平均值 = 57.9 岁)。与对照组相比,TBI 参与者的血浆 UCH-L1 水平高出 67% {exp(b) = 1.67,P = 0.018,调整后的 P = 0.044,95% 置信区间 (CI) [10% 至 155%],曲线下面积 = 0.616},P-tau181 高 27% {exp(b) = 1.24,P = 0.011,调整后的 P = 0.044,95% CI [5% 至 46%],曲线下面积 = 0.632}。 TBI 参与者的淀粉样蛋白和 tau PET 未升高。

较高浓度的血浆 P-tau181 、 UCH-L1 、 GFAP 和 NfL 与 TBI 参与者较差的白质微结构显著相关,但与脑龄无关。对于 TBI 参与者,较差的语言情景记忆与较高浓度的 P-tau181 相关 {短延迟: b = −2.17, SE = 1.06, P = 0.043, 95% CI [−4.28, -0.07];长延迟: bP-tau = −2.56, SE = 1.08, P = 0.020, 95% CI [−4.71, -0.41]}, tau {即时记忆: bTau = −6.22, SE = 2.47, P = 0.014, 95% CI [−11.14, -1.30]} 和 UCH-L1 {即时记忆: bUCH-L1 = -2.14,SE = 1.07,P = 0.048,95% CI [-4.26,-0.01]},但与功能结局无关。

综上,与神经元损伤和磷酸化 tau 积累相关的血浆标志物升高表明在单次中重度 TBI 后的慢性期存在持续的神经病理学。血浆生物标志物与 MRI 上脑微结构破坏和认知障碍的测量有关,进一步强调了它们作为监测 TBI 后不断发展的神经病理学的潜在客观工具的实用性。

原始出处:

Plasma biomarkers in chronic single moderate–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2024;, awae255, 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e25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9-25 Mongolian

    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研究了 TBI 后慢性期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及其与淀粉样蛋白和 tau PET、白质微结构、脑年龄和认知的关联,相关结果发表在Brain杂志上。

    0

相关资讯

Lancet Neurology:江基尧团队发表中国颅脑创伤进展

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信作者在世界神经科学排名第一《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27.138分) 在线发表题为《中国颅脑创伤》的长篇论文。

俯卧位通气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53岁;因“车祸外伤后昏迷1h”于2016年10月8日入院。原籍新疆,30年前因“肝脏、肺包虫病”在外院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后恢复好。家族史:其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于53岁时去世。查体:推车推入病房,中度昏迷,疼痛刺激发音,无睁眼,刺痛有肢体屈曲,鼾声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光反应灵敏;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无法检查,肌张力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

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营养管理逐渐呈现专病化、个体化和流程化的特征,合理的营养管理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能量需求,减少营养管理相关并发症和辅助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着重指出营养干预人群、营养治疗时机和营养需求量的差异特征,同时强调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和喂养模式对合理营养保障的重要价值。本共识也提出营养支持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是喂养流程的重要环节,并建议神经外

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机械力对于头颅各组成结构的损害,并由此导致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临床结局,对颅脑创伤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途径之一。颅腔结构是颅骨构成的、近似密闭的刚性空间,其内容物主要包括脑组织、血液以及脑脊液,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容量代偿以保持颅内压力、血供的稳定,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状态的基本保证。严重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脑脊液的动态变化因素,同时在临床重型颅脑创伤管

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展示中国颅脑创伤救治全貌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团队牵头下,中国22个省市、56家大型颅脑创伤临床中心共同研究展示了中国颅脑创伤救治的真实状况。

JNNP:肥胖与轻度脑外伤症状、炎症特征、生活质量和功能结果的关系

肥胖与创伤性脑损伤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的症状加重以及整个康复过程中血液中炎症标志物浓度升高有关。

拓展阅读

JNNP:肥胖与轻度脑外伤症状、炎症特征、生活质量和功能结果的关系

肥胖与创伤性脑损伤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的症状加重以及整个康复过程中血液中炎症标志物浓度升高有关。

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展示中国颅脑创伤救治全貌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团队牵头下,中国22个省市、56家大型颅脑创伤临床中心共同研究展示了中国颅脑创伤救治的真实状况。

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机械力对于头颅各组成结构的损害,并由此导致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临床结局,对颅脑创伤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途径之一。颅腔结构是颅骨构成的、近似密闭的刚性空间,其内容物主要包括脑组织、血液以及脑脊液,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容量代偿以保持颅内压力、血供的稳定,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状态的基本保证。严重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脑脊液的动态变化因素,同时在临床重型颅脑创伤管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

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营养管理逐渐呈现专病化、个体化和流程化的特征,合理的营养管理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能量需求,减少营养管理相关并发症和辅助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着重指出营养干预人群、营养治疗时机和营养需求量的差异特征,同时强调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和喂养模式对合理营养保障的重要价值。本共识也提出营养支持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是喂养流程的重要环节,并建议神经外

俯卧位通气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患者男,53岁;因“车祸外伤后昏迷1h”于2016年10月8日入院。原籍新疆,30年前因“肝脏、肺包虫病”在外院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后恢复好。家族史:其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于53岁时去世。查体:推车推入病房,中度昏迷,疼痛刺激发音,无睁眼,刺痛有肢体屈曲,鼾声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光反应灵敏;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无法检查,肌张力

Lancet Neurology:江基尧团队发表中国颅脑创伤进展

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信作者在世界神经科学排名第一《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27.138分) 在线发表题为《中国颅脑创伤》的长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