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IT-CRT研究:联合评估预测CRT患者选择

2011-09-15 范伟伟 医学论坛网

CRT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心室逆重构相关因素联合评估可用于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选择。研究在2011年9月6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研究旨在阐明在心脏再同步化-除颤治疗(CRT-D)后,联合评估有益心室逆重塑的相关因素能否预测CRT-D产生的临床效果。所入选的 1761例患者来自多中心自动除颤器置入试验伴心脏再同步治疗(MADIT-CRT)研究。最佳亚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心室逆重构相关因素联合评估可用于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选择。研究在2011年9月6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研究旨在阐明在心脏再同步化-除颤治疗(CRT-D)后,联合评估有益心室逆重塑的相关因素能否预测CRT-D产生的临床效果。所入选的 1761例患者来自多中心自动除颤器置入试验伴心脏再同步治疗(MADIT-CRT)研究。最佳亚组相关分析用于鉴别与超声心动图反应(定义为CRT-D 置入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的百分率)和建立反应评分相关的因素。采用Cox相对危险回归分析,通过反应评分评价CRT-D和单纯除颤减少的心衰或死亡危险。

  研究结果显示,7种因素与CRT-D的超声心动图反应相关,并组成了反应评分,包括:女性、非缺血性原因、左束支传导阻滞、QRS ≥150毫秒、既往心衰住院史、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25 ml/m2和左房容积<40 ml/m2

  多元分析显示反应评分(范围:0-14)中每1点增量可对应13%的临床获益增加;同时,CRT-D和反应评分四分位数与危险降低之间具有显著的直接相关关系:其中,反应评分处于第一四分位数区间的患者无心衰和死亡危险显著降低的获益(HR=0.87;P=0.52),处于第二和第三四分位数区间的患者分别有33%(P=0.04)和36% (P=0.03)的危险下降,而处于最高四分位数区间患者的危险下降69%(P<0.001)(Ptrend=0.005)。

  链接: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the Multicenter Automatic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Trial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MADIT-CRT)

作者:范伟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1-09-17 oceantian

    好文章

    0

  2. 2011-09-17 zhouqu_8

相关资讯

CRT治疗心衰,新证据引发新思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自上世纪90年代,一系列临床试验即已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状况[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预后。RAFT试验的公布,为CRT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指南建议   本世纪初,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相关指南积极推荐对心衰

CRT﹠CRT-D :适应证拓展是否过于匆忙?

正方观点:推广CRT﹠CRT-D,让更多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由于其房室和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不协调,可减弱生理条件下的心肌收缩力,而不同部位心肌非同步收缩也将造成瓣膜反流,并通过缩短舒张期而影响心室充盈。CRT通过植入右室和左室电极,以最佳心室间期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协调收缩和舒张,使心室激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