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孢子丝菌病诊疗指南发布

2016-07-2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7):4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Sporothrix schenckii complex)感染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偶可播散全身,引起多系统性损害。皮损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损害,可形成丘疹、脓疱、结节、斑块、溃疡、肉芽肿、结痂等改变,常累及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病原学:孢子丝菌属子囊菌门、粪壳菌纲、长喙壳菌目、长喙壳菌科、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Sporothrix schenckii complex)感染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偶可播散全身,引起多系统性损害。皮损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损害,可形成丘疹、脓疱、结节、斑块、溃疡、肉芽肿、结痂等改变,常累及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病原学:

孢子丝菌属子囊菌门、粪壳菌纲、长喙壳菌目、长喙壳菌科、孢子丝菌属,为双相真菌,在自然界室温培养为菌丝相菌落,体内和37 ℃培养为酵母相菌落。基于传统的表型分类,过去一直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单一菌种引起,新近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型分类结果显示,申克孢子丝菌实属一种复合体,包括申克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巴西孢子丝菌(Sporothrix brasiliensis)、墨西哥孢子丝菌(Sporothrix mexicana)和卢艾里孢子丝菌(Sporothrix luriei)等。不同的孢子丝菌菌种间在地理分布、临床表现、致病能力、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些差异。巴西孢子丝菌和墨西哥孢子丝菌主要分布于巴西和墨西哥;申克孢子丝菌和球形孢子丝菌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前者主要分布欧洲、美国、南美洲一些国家和亚洲;后者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一些国家、非洲(南非)及亚洲(日本)等国家。目前研究表明,我国人类孢子丝菌病病原菌主要是球形孢子丝菌。

流行病学: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集中于热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孢子丝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土壤、木材及植物的腐生菌。皮肤外伤后接触到被孢子丝菌污染的物质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农民、工人、园丁、矿工等为易感人群。本病可为散发,也可呈职业性或地方性小范围流行。1916年,我国刁信德报道首例孢子丝菌病。之后陆续有报道,以东北地区报道病例数最多。金学洙等在吉林省自然环境中(如腐烂芦苇、玉米秸、腐木、土壤)分离出了本菌。1963—1979年我国吉林省白城地区、1993—1995年芦苇密集的黑龙江省肇东地区分别有地方性流行报道;1941—1949年南非金矿报道爆发3000人感染的孢子丝菌病流行。孢子丝菌病为人畜共患疾病,由于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源性感染亦不断增加。最大的流行发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经动物(主要是猫)传播引起。罕见病例因蚊虫叮咬、人与人密切接触而感染。吸入分生孢子可导致肺部感染,也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而引起眼、骨骼关节、消化系统等损害。在免疫低下及免疫缺陷者中易经血行播散引起播散型或系统型损害。

获取全文:

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10-08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棒,继续学习

    0

  2. 2016-07-26 The one 00000

    很好的文章,学习学习

    0

  3. 2016-07-26 doctorJiangchao

    好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