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题组为啥每年都能发Nature?

2016-04-21 喻海良 科学网博客

在科学网上写博文很久,以前总有人拿卧龙岗大学说事。确实,我自己也觉得卧龙岗大学(伍伦贡大学,曾用名: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还不算顶尖大学,基本上所有大学排名都在200多名,离我们学校进入世界Top1%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说一点,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本地人很少考虑大学排名的,他们上大学第一选择就是离家近,第二选择就是专业。原因很简单,澳洲大学生

在科学网上写博文很久,以前总有人拿卧龙岗大学说事。确实,我自己也觉得卧龙岗大学(伍伦贡大学,曾用名: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还不算顶尖大学,基本上所有大学排名都在200多名,离我们学校进入世界Top1%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想说一点,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本地人很少考虑大学排名的,他们上大学第一选择就是离家近,第二选择就是专业。原因很简单,澳洲大学生找工作,招聘单位不只是看学生哪一个大学毕业,而重点是看学生成绩中有多少个HD。至于他们的学生水平,前几天和我们院长开玩笑,国内四本大学生都能够考上悉尼大学,只要肯花钱、花时间。

由于澳洲大学规模上差别很大,像悉尼大学这样的学校,学生就将近5万,而卧龙岗大学只有2.5万左右。如果只是看大学排名的话,像这些规模小的学校就可能完全没有立足空间。也因此,在澳大利亚各种基金申请过程中,里面有一条学科背景介绍。在基金委评分过程中,将一个学科分成5个等级,最高的是5,最低的是1。5的含义就是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的含义就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们卧龙岗大学这样的小学校里面,学科不可能特别全面,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科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我所在学院的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都是排在5。当然这篇博文我不想介绍自己的学科,而是介绍我们学校的另一个王牌学科,与其说王牌学科,不如说王牌团队,Prof.Roberts Richard G.

今年卧龙岗大学已经在Nature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两篇就来自Roberts的团队。而值得一提的是,Roberts教授的团队基本上每年都能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近5年间,他的团队每年都能在Nature上发文。其中:2012年1篇Nature、2013年1篇Nature、2014年1篇Nature和1篇Science、2015年1篇Nature、2016年2篇Nature。当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团队在1990年开始,就开始往Nature、Science上批量发文,至今,几乎年年都有。有时候想,为什么这个团队每年都能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毫无疑问,这与他们团队的核心人物有关,也就我们所谓的“带头大哥”有关。这几天,大家在讨论学科带头人的事情,也因此,就这我在卧龙岗大学这5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

1)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是自己多年血拼出来的。

Roberts自1990年开始,便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而且,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也因此,他的名气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叠加上来的。也因为他的重要贡献,他自己成为了澳大利亚LaureateFellowship,澳洲学术界最高的荣誉与奖项。我想一点,他的地位,绝对不是某某领导赋予的,也不是通过选举选拔出来的,而是在历史道路上,自己一点一点走出来的。

2)带头大哥有着巨大的个人魅力,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

为什么关注Roberts,是因为在参加卧龙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在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并做完博士后之后,国内有好些985大学给他教授岗位。但是他依然选择来卧龙岗大学做VCFellowship。当时,他告诉我,他来卧龙岗大学,主要是Roberts团队年年都能发Nature。由于有Roberts这样一个带头大哥,他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各地青年才俊加入他的团队。在他的团队中,在过去几年,就有超过10人拿到了澳大利亚DECRA和FutureFellowship。

3)带头大哥的团队绝对非常和谐。

在Roberts团队今年发表的两篇Nature论文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MichaelJ. Morwood。Michael教授已经去世几年了,但是,在他们发表论文的时候,依然把他列为共同作者,这无疑值得我们怀念。Michael教授是我来卧龙岗大学工作几年后去世的。当年他患癌躺在医院,依然天天看各种实验结果,讨论研究进展。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当Roberts教授拿到LaureateFellowship的时候,他居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跑出医院给Roberts祝贺,并且还花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当然,他们团队为了纪念Morwood教授,特别成立了一个MichaelJ. Morwood Fellowship,资助年轻科研人员参与工作。

4)带头大哥只是某个团队负责人,而不是学科带头人。

因为一个学科有很多的研究放向,而带头大哥只管自己的那一个方向,他不会去打压别的方向的发展。如果让他去管理整个学科,我估摸着他成为不了带头大哥,而会成为院长、校长的管理人员。

最后回答他们为什么能够每年都发Nature论文,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带头大哥N年积累的声誉,他们的成果容易被Nature的编辑接受。

(2)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3)就是工作的深度。在一个领域持续工作几十年,深度是不容忽视的。

(4)持续不断的传承。Michael教授倒下了,Roberts教授跟上,现在他们团队FutureFellowship有一帮人。

也因此,这群人估摸着还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在Nature上发论文。

作者:喻海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6-04-27 为何

    团队牛逼

    0

  2. 2016-04-26 jjzouyan

    牛呀,这个组

    0

  3. 2016-04-24 sillywu

    领导走好,领导不送。是这个意思吗?

    0

  4. 2016-04-22 那夏花开

    牛逼得很

    0

相关资讯

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的弊病-“P-值”

世界上顶尖的统计学家们发言称:目前的科学研究中需要停止使用P-值以及显著性差异作为检验他们实验结果是否重要的依据。也许你会觉得这个说法毫无道理。什么时候研究者们会用到P-检验呢?当发现实验结果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证明该相关性是合理的或仅仅是随机误差,他们会使用P-检验。P值越低,说明他们的结果可信度越高。如果P值小于0.05,就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statistica

陈南晖:回忆自己科研生涯初期遇到过的一些挫折

挫折从来都是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么看。一帆风顺并不都是常态,越是价值高的事情风险也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问题是,我们是否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从小我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小学的时候,几本《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和《动脑筋爷爷》托起了我对科学无穷的想象。1993年早春的上海,当我第一次跨入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大门参加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我的激动无法形容。 作为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力很强,

人工智能科研新模式激辩--医疗与IT跨界融合

会议名称:2016生物医疗大数据论坛暨华理-梅斯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会议时间:2016年3月12日 会议地点人数:华东理工大学 主持人阮彤:大家都知道,人类输了三盘棋,这件事情其实从我们做IT的角度很早就觉得认同,也不觉得是一件大事情,但是很多人觉得机器人时代到来了,说了很多我们从IT角度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从医学角度我们一直想关心这么一件事情,就是说机器人诊疗是不是可能,这件事情其实是在

科研经费管理:行政化还是法治化?

近年来,我国每年科研经费均在万亿元以上,而科研经费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继今年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之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也提到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此,教育界及科学界的代表、委员纷纷赞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行政色

大数据环境下科研人员对数据的需求有多强烈

当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图书馆是提前应对,还是被扑倒?提到这个问题,估计同行们都心情沉重,或佯装思考,或蹙眉挠头。我也没能力去想象,在苍茫的数据大海上,图书馆这只海燕该如何飞翔。好吧,依然从图书馆最擅长的需求调查入手,探一探科研人员或学者们对数据的需求到底是怎样的。 从3月1日起,我们在中科院内发布“数据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截至到3月9日,收集问卷269份。 调查结果:

一名小护士的科研之路:三年走完十年的路

一名专科生,护理专业,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医学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分子神经生物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影响因子5.137,还将登上封面。国内罕见,堪称奇迹。这不是故事,而是事实。 她叫朱敏,是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专科大三学员,即将于今年6月份毕业。 2015年初,当朱敏来到该校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张吉强教授面前,说想跟着他做研究时,带过许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