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抑郁症终身患病率8%

2023-09-25 Ann.an MedSci原创

抑郁症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国人共性问题。

近日,一则“中国女性抑郁症终生患病率8%”的词条冲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抑郁症亦称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低、主动性下降等精神运动性迟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综合征的总称。

抑郁症发病率高,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全球性心理健康挑战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发现,我国抑郁障碍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的加权终生患病率分别为8.0%和5.7%。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28%和26%,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疫情的压力,给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复发性抑郁症逐渐受到关注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个人中高度复发。至少有50%从第一次抑郁发作中恢复的人在其一生中会有一次或多次额外的发作,大约80%有两次发作史的人再次复发。一旦发生第一次发作,复发性发作通常会在首次发作后的5年内开始,平均而言,有抑郁症病史的人一生中会有5次到9次单独的抑郁发作。

复发危险因素抑郁症本身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年龄早、家族史阳性、既往多次发作、残余症状持续存在、共病其他精神疾病等都是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

1.发病年龄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年龄越小,复发风险越高。既往研究[2]发现抑郁症状首次出现时的年龄小于 30 岁会使未来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升高。

2.疾病特征

目前的研究表明,既往抑郁症发作次数是抑郁症复发强有力的预测因子[3]。既往发作次数越多,抑郁症发作程度越严重、发作时间越长,复发的风险就越高。另外经抗抑郁症治疗后仍存在残留症状,共病其它精神障碍也会提高抑郁症复发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其增加了抑郁症治疗的难度,延长了抑郁症治疗的时间,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社会心理损害。

3.家族遗传史

不仅家族中抑郁症遗传史是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他精神疾病遗传史同样会使患者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升高。

4.负性生活事件

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慢性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丧偶、婚姻不和谐等)、人际关系不良等亦会导致抑郁症的复发。疾病严重的时候,病人料理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更别提兼顾其它方面,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等方面的改变,到了疾病康复阶段,如果缺乏心理社会支持系统,这些改变将持续存在,而病人难以适应,可能构成又一次的心理社会应激源,阻碍疾病的恢复,增加复发风险。

5.认知因素

抑郁障碍患者常存在持续的负性认知模式,看待事物偏负面,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信息,对过去发生的糟糕事情念念不忘,而从不注意到好事会发生,这种消极的认知模式常预示着更差的预后。

6.治疗依从性因素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的疾病,为了改善疾病的预后,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即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也就是说在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后,仍需坚持巩固治疗4~9个月,才能在医生指导下维持用药、或减量至停药。在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如不了解疾病,不信任医生,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担心长期服药对身体有损害,或服药后不良反应大、经济负担重而无法坚持服药。

患者能否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遵从医学建议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对于疾病的康复来说意义非凡,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赖于医、患、家庭整个治疗同盟关系的建立。

目前持续且日益严重的全球抑郁症危机还未得到解决,深陷抑郁中的人群值得更多的关注。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群能够正视抑郁症,但是抑郁症的治疗仍面临许多问题,不规范、不全程的治疗也造成了更多的复发性抑郁症,抑郁症的长期治疗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者:Ann.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09-25 1dea4a7em68(暂无匿称)

    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JAMA:裸盖菇素一次给药,6周有效!这种疗法能快速、持续减轻抑郁症状!

与烟酸组相比,裸盖菇素治疗与43天内MADRS评分显著降低相关(平均差异为-12.3;95%CI -17.5~-7.2;P<0.001)。

CSP 2023:抑郁症患者主观和客观认知差异及对社会功能影响分析

比较抑郁症患者主观认知症状与客观认知功能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方向及程度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复旦大学冯建峰等研究发现,做好这7件事,抑郁风险降低57%

遵循7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抑郁症风险,与生活方式较差的人相比,生活方式良好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57%。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健康饮食、运动、健康睡眠、适度饮酒、避免久坐、频繁社交。

CSP 2023:基于体积的形态学测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异常的研究

与正常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在背侧视觉通路(V3B)及早期视觉皮层(V2)的皮层体积显著降低

Psychiatry Research:粮食不安全与抑郁症状的几率较高呈剂量依赖性

本文发现抑郁症状和粮食不安全的总体患病率很高,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而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经历了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粮食不安全与抑郁症状的几率较高呈剂量依赖性。

Neuron: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发现奖赏贬值及其调控抑郁症和肥胖的神经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一个皮质杏仁核回路,它通过钝化抑制来编码奖励贬值,并表明增强该回路中的抑制可能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