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林院士最新Angew综述:纳米催化抗肿瘤免疫调节

2024-01-16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通过回顾当前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这篇综述将进一步突出基于纳米催化的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免疫疗法为人类战胜癌症带来了新的曙光。尽管现有的免疫疗法(CAR-T等)在治疗血液系统癌症和黑色素瘤等少数实体瘤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对大多数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仍远未令人满意。近年来,基于纳米催化材料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迅速,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催化医学已被证明能够克服基于有毒化学药物当前临床治疗的局限性,并表现出比传统疗法更具吸引力的优势,例如基于持久催化活性和持续的治疗效果,在不使用传统有毒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显著减少有害副作用,最近,纳米催化医学已被用于实现疾病治疗的免疫调节,特别是对于肿瘤治疗的免疫激活。

在这一方面,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胡萍研究员等人发表综述,介绍了由纳米催化药物引发的化学反应激活免疫反应,及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阐明了纳米催化药物调节抗肿瘤免疫的机制。通过回顾当前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这篇综述将进一步突出基于纳米催化的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相关工作以“Nanocatalytic Anti-Tumor Immune Regulation”为题发表在Angew

图片

【文章要点】

本文综述了纳米催化剂调节肿瘤免疫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见解,重点介绍了纳米催化药物和增强免疫治疗的催化反应设计。其次,纳米催化药物的表面功能化对于实现肿瘤位点的特异性靶向至关重要,通过使用不同的特异性肿瘤靶向配体来实现对局部免疫微环境的精确调节。与目前流行的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疗法相比,以纳米催化药物为基础的肿瘤免疫疗法的特点是免疫活性因子的有效催化产生或免疫抑制因子的消除,从而实现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有效调节。实际上来说,也就是首先有效激活先天巨噬细胞和NK细胞,然后有效激活适应性T细胞,克服了目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的局限性。

图片

然而,纳米催化免疫疗法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解决一些来促进内源性催化免疫的进一步发展。首先,纳米催化反应的具体调控机制,如反应产生的ROS和免疫系统中的反应性气体分子,仍有待探索。另一个主要挑战是需要阐明纳米催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途径,以确保纳米催化剂在人体内的生物安全。尽管大量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机制来理解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免疫学,但确切的途径仍有待更充分地阐明。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临床应用,结合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顺序和给药途径等治疗参数的调节,彻底研究纳米催化药物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相关的内在免疫调节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6606

作者:BioMed科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进展与未来机遇: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肝病,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的个体中,女性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升高和界面性肝炎的组织学特征。AIH 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仍需要深入研究。

Clin Nutrition: 与减肥手术和低热量饮食相比,极低热量生酮饮食对超重患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简称KD),通常是指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旨在诱导酮病或酮体的产生。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纳米技术

纳米免疫调节剂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原发性肿瘤,而且对远端转移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预防复发。

A&R:核受体4A亚家族信号转导是系统性硬化症中CD1c+树突状细胞失调的关键疾病通路

确定系统性硬化症(SSc)中驱动传统树突状细胞(cDC)改变的关键疾病通路。

金属蛋白酶在癌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金属蛋白酶(MP)是一个在其活性中心具有金属离子的大型蛋白酶家族。根据结构域的不同,金属蛋白酶可分为多种亚型,它们具有蛋白质水解、细胞粘附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多种功能。

J Ethnopharmacol:杠板归乙醇提取物改善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皮肤炎症

探讨杠板归乙醇提取物(PPE)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皮炎样皮肤病变的潜在抗特应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