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BATF2蛋白抑制克氏锥虫引起的组织炎症

2017-05-02 MedSci MedSci原创

这些结果表明,寄生虫感染机体后,天然免疫细胞分泌IL23诱导T细胞的激活,在清除寄生虫后,T细胞分泌的IFN-γ诱导BATF2的表达,从而反过来抑制T细胞的持续产生IL7,避免因为过量IL7而引起的慢性炎症。BATF2是这一反馈机制的重要一步

以慢性心肌病为特征的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是由细胞被原生动物寄生虫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的感染所引起的。克氏锥虫感染机体后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产生IL-17来抑制寄生虫的感染。但是,机体内不适当的IL-17反应会导致慢性组织炎症。 已知细胞激素IL-23有助于机体T细胞分泌针对锥虫的特异性IL-17的产生,但是在克氏锥虫感染期间IL-23-IL-17之间调控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

在最新的一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中,Shoko Kitada及其同事发现了BATF2蛋白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细胞中作为分泌Il23a的负调节因子。天然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NK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因其激活反应迅速,构成了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免疫细胞在识别了机体中的克氏锥虫感染后一方面分泌促炎的细胞因子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另一方面开始调控后天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ity)的T细胞激活,产生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反应。天然细胞分泌的Il23a就有激活T细胞的功能。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模型,发现BATF2基因敲除的小鼠中,感染了克氏锥虫后会产生更多的IL-17,然而另一种由T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IFN-γ的产生不变。BATF2基因敲除后,由克氏锥虫感染的小鼠的脾脏和肝脏的CD4 + T细胞比野生型小鼠的CD4 + T细胞产生更高。因此,BATF2基因敲除的情况下,针对克氏锥虫的免疫反应更强,克氏锥虫被更快的清除。

尽管寄生虫被很快的清除,缺失BATF2蛋白后,小鼠的各个器官产生了严重的过免疫反应导致病变。但是如果同时敲除BATF2和IL23a基因的小鼠中,克氏锥虫诱导的产生IL7的T细胞(Th17)增强反应被下调。 在分子机理上,BATF2与促炎转录因子c-JUN的相互作用阻止了c-JUN-ATF-2复合体的形成,从而抑制了Il23a转录表达。有趣的是BATF2蛋白的表达本身却受伽马干扰素IFN-γ的诱导。这些结果表明,寄生虫感染机体后,天然免疫细胞分泌IL23诱导T细胞的激活,在清除寄生虫后,T细胞分泌的IFN-γ诱导BATF2的表达,从而反过来抑制T细胞的持续产生IL7,避免因为过量IL7而引起的慢性炎症。BATF2是这一反馈机制的重要一步。

原始出处:
Shoko Kitada et al, BATF2 inhibits immunopathological Th17 responses by suppressing Il23a expression during Trypanosoma cruzi infection. JEM (2017). DOI: 10.1084/jem.20161076 | Published March 29, 201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8-03-04 日月
  2. 2017-05-02 lyh994

    反馈调节机制

    0

相关资讯

PLOS COMPUT BIOL:发现影响炎症治疗的两个关键分子

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可以作为慢性炎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的两种小分子靶点。根据PLOS计算生物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研究人员使用他们开发的新的药物筛选方法分析了这两个分子。

PLoS Comput Biol:全新发现:影响炎症治疗的两个关键分子

【科学家鉴定出两种抑制炎症反应的分子】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可以作为慢性炎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的两种小分子靶点。根据PLOS计算生物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研究人员使用他们开发的新的药物筛选方法分析了这两个分子。称为T23和T8的两种分子抑制被叫作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蛋白质的功能,其参与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牛皮癣,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炎症过程。抑制TNF功能的药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对抗这些疾病的方法

Clin Exp Allergy:哮喘治疗新进展

近期,Clin Exp Allergy杂志上一篇文章报道了有关哮喘治疗新进展的消息。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通过释放炎症介质起到促炎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β防御素(HBDs)与哮喘的发病机理相关。该研究旨在检测哮喘患者HBD1,2,3的血浆水平,以及慢性严重哮喘小鼠模型的肺部组织中鼠源性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HBD-3对促炎因子IL-8的释放的影响以及探索其机制。选取34名健康人作为对

Metabolism :减重手术对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

减重手术是指利用医学外科手段,改善肥胖症患者的全身症状例如:体重超标、高血压、血脂高、糖尿病等症状的医疗方法。

Phytomedicine:张萍研究组在麻欠果实精油抗炎活性研究获进展

麻欠(Maqian)又称毛大叶臭花椒(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var. pubescens),为芸香科花椒属大叶臭花椒(Zanthoxylum myriacanthum)的一个变种,因其叶轴、小叶柄、小叶两面及花序轴均被长柔毛而得名。麻欠果实具有浓烈的柠檬香气,常被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群众用作食品调味料,此外,据民族医药书籍记载其可用于治疗肿痛以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中国科

JEM:抑制肝细胞c-Fos活性降低肝胆固醇减少癌变风险

研究人员,根据以往的肝癌细胞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在肝癌细胞线或者病人的肝癌细胞样本也观察到c-FOS和LXRα通路之间的成反相关。这些发现提供慢性炎症如何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癌变提供了分子机制。未来可能通过研制c-Fos的小分子抑制剂从而降低肝癌发生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