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教授:西达本胺为HR+/HER2-乳腺癌带来治疗革新,中国原创新药助力乳腺癌长期生存

2020-05-13 佚名 肿瘤资讯

最新公布的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列为TAM治疗失败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患者的Ⅰ级

最新公布的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列为TAM治疗失败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患者的Ⅰ级治疗推荐(证据级别1A)。而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因此备受关注。

耐药问题仍是HR+/HER2-乳腺癌治疗面临的挑战

乳腺癌有着不同的分子分型,其中HR+/HER2-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在HR+/HER2-乳腺癌的系统治疗中,内分泌治疗的作用举足轻重,为此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带来了重要改变。但HR+/HER2-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HR+/HER2-乳腺癌,也称为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但有30%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存在原发耐药,或是在初始有效后出现继发性耐药,因而耐药问题一直困扰着HR+/HER2-乳腺癌的治疗。如何克服耐药,提高药物疗效,对于HR+/HER2-乳腺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西达本胺或将改写HR+/HER2-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实践

众所周知,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HR+/HER2-乳腺癌及非甾体耐药的患者有效率非常低,无进展生存(PFS)也非常短,因此在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成为近年来探索的方向,例如甾体类药物联合mTOR抑制剂,相对于单纯使用甾体类药物在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ACE研究便是对于HR+/HER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在甾体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了西达本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通过前期的基础研究得知,在肿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表观遗传学异常。西达本胺便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起到相应的肿瘤治疗作用。它能够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并且逆转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同时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免疫微环境。西达本胺不仅具有一般性的抗肿瘤机制,更具有乳腺癌特异性抗肿瘤机制。对于HR阳性乳腺癌,西达本胺能抑制旁路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代偿性活化,逆转内分泌耐药。并且通过提高ER某些位点的乙酰化水平,从而直接抑制配体依赖性活化通路。ACE研究是由中国学者发起的,中国原创药企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临床研究,并且该项研究带来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中位PFS和ORR相比对照组都达到了翻倍的疗效,将成功改变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实践。

西达本胺未来研究展望

刚才谈及ACE研究证实了HR+/HER2-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失败后应用甾体类药物联合西达本胺可带来PFS的显着提高,但我们也非常清楚临床上对于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因而对于未来西达本胺未来在乳腺癌中临床应用上有哪些探索,或可考虑西达本胺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联合,或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甚至在晚期一线治疗领域,西达本胺也可以大胆尝试。随着越来越多的CDK4/6抑制剂在一线治疗领域的应用,对于这部分使用过CDK4/6抑制剂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的联合方案非常值得探索。ACE研究的成功使得我们打开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大门,未来还可进一步探究西达本胺在这一类乳腺癌患者当中的实际临床价值。总之,西达本胺在乳腺癌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ACR 2020:Durvalumab+奥拉帕利+紫杉醇用于高危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创新高

高危HER2阴性乳癌的新辅助治疗疗效一直有待临床提升,此前PDL1单抗durva+奥拉帕尼在BRCA突变HER2阴性乳癌中,疾病控制率80%。这项研究名为MEDIOLA的II期临床试验,探索了PD-L

Lancet:早期乳腺癌术后1周26Gy放疗方案效果评估

对于早期乳腺癌术后接受局部辅助放疗患者,采用1周以上,5次,总计26Gy的放疗方案对疾病的控制效果与传统的3周以上,15次,总计40Gy放疗方案相当

NAT MED:抗氧化关键蛋白促进休眠肿瘤细胞的复发 

休眠的肿瘤细胞在治疗后的存活和复发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研究显示,这些细胞的代谢特性可能与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不同。

王晓稼教授:可及性更高,西达本胺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020年4月10日,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通过“云端”远程视频会议的全新方式重磅发布。在本次更新中,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

盘点:2020年度Radiology科研进展汇总(五)

Radiology:心脏 MRI左心房功能评估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中国方案”实现全球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新突破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李俊杰教授。

拓展阅读

Nat Commun:西湖大学蔡尚团队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细胞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该研究用富含乳腺干细胞的细胞群体在单细胞转录水平上建立了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分子钟,以描绘雌性小鼠的生理衰老动态。

JCO:恒瑞医药ADC药物SHR-A1811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实体瘤,76.3%客观缓解率!

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HR-A1811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或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结果。

绘真约大咖 | 翟振华教授:乳腺癌基因检测如何指导靶向治疗和耐药后的选择?

本期的【绘真有约·大咖答疑】非常荣幸邀请到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翟振华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

真实世界中,乳腺癌和妇科肿瘤患者获益于NGS指导的靶向治疗,有的甚至改变临床诊断

这项回顾性研究可能提供进一步的真实世界证据,证明精准肿瘤学可以改善一小部分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晚期妇科癌症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果。

临床实例,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放疗后应用ctDNA MRD监测效果如何?

本文还对当前有关ctDNA检测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包括其优点和局限性。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DNA筛查,但研究人员推测特定患者群体可能会从这种创新诊断工具中取得最大获益。

《新英格兰医学》治疗案例:年仅45岁的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了,医院做出了怎样的治疗决定?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报道的治疗案例,也就是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里,医疗专家是如何确定治疗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