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OG:阴道分娩住院期间VTE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研究

2015-02-20 Mechront译 MedSci原创

国际上主流的临床指南推荐,在行阴道分娩住院期间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女性,应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治疗。而美国临床指南推荐VTE高风险人群才应预防治疗,这是很小的一部分孕妇。Friedman AM等人通过美国全民数据库收集了2006年——2012年共2,673,986名阴道分娩住院女性数据,以分析VTE的发生率和预防治疗情况;同时该研究评估了药物预防以及器械预防治疗情况。在评估预防

分娩会让女人阴道松弛?

国际上主流的临床指南推荐,在行阴道分娩住院期间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女性,应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治疗。而美国临床指南推荐VTE高风险人群才应预防治疗,这是很小的一部分孕妇。

Friedman AM等人通过美国全民数据库收集了2006年—2012年共2,673,986名阴道分娩住院女性数据,以分析VTE的发生率和预防治疗情况;同时该研究评估了药物预防以及器械预防治疗情况。在评估预防VTE的使用条件时,对住院因素以及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2,673,986名阴道分娩女性中,研究期间其VTE发生率有增加:15.6-29.8/100,000。在该研究队列中,有2.6%(n=68,835)的女性接受了VTE预防治疗,其中药物预防几乎没有,只有<1%的女性使用了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钠预防VTE治疗,绝大部分使用器械治疗预防VTE。同时研究数据显示,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女性,阴道分娩住院期间有60.8%的女性进行了VTE预防治疗;在先前有过VTE病史的女性中,该数据为72.8%。当研究对象伴有以下VTE危险因素时其对应的VTE预防治疗情况如下:肥胖 5.9%,吸烟 3.3%,心脏疾病 6.2%;显然该数据提示伴有VTE危险因素的女性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行了VTE预防治疗。

该研究表明,阴道分娩的住院女性中,若不伴有VTE极高危因素,几乎没有在该类女性中使用VTE预防治疗。基于研究期间,研究对象VTE发生率的增加,还需要后续研究以探究是否需要放宽VTE预防治疗的指征,以减少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

原始出处:

Friedman AM, Ananth CV, Prendergast E, et al. Thromboembolism incidence and prophylaxis during vaginal delivery hospitaliz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212:221.e1-12.

下载:Thromboembolism incidence and prophylaxis during vaginal delivery hospitalizations..pdf


本文是Medsci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作者:Mechront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Surgery:癌症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增多而死亡率下降

关于肿瘤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数据目前仍不充分。哈佛大学 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Quoc-Dien Trinh等人的这一研究旨在评估大癌症手术后VTE的发生趋势、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他们的论文发表于JAMA Surgery 2014年最新一期在线版上。【原文下载】 美国MCS术后VTE发生率及死亡率统计 研究者利用全国住院患者样本库回顾性地选择从1999

BMJ: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有效排除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漏诊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致命结局,因此需要通过临床预测或诊断性检查方法来明确诊断。Wells评分量表可能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预测准则。许多研究表明低Wells量表得分+D-二聚体阴性情况下,不进一步行诊断性检查停止抗凝是安全的。 Wells评分量表 但是,Wells评分的有效性在不同患者亚群中价值受到质疑。有研究表明根据低Wells评分+D-

Neurology:下肢无力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高

既往研究发现影响下肢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后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肺栓塞(PE)。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其存在多种VTE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能力降低,高龄以及进行性呼吸衰竭。两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症状性DVT发生风险增加,但尚无前瞻性研究评估症状性和无症状性VTE发生情况。【原文下载】 因此,来自加拿大Lorne Zinman教授等人进行了

慢性下肢静脉病诊治中国共识

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

JBJS:研究揭示脊柱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因素

从 1998 年到 2008 年间,美国脊柱融合术的数量增加了 1 倍多(1998 年 174223 例,2008 年为 413171 例)。考虑到脊柱融合术的经济费用和大幅度增加,批判性地评估手术结果和调查其潜在的并发症显得很关键。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其是潜在的死亡预防因素。在美国,每年大约 1/3 的静脉血栓相关死亡病例(15 万 -20 万例)是术

JNS:神经外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

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风险较高,常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预防性抗凝药固然可降低其发生率,但会增加患者出血尤其颅内出血可能性,因而其常规应用受到限制。若能识别出具备 VTE 高危因素的患者,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