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清华大学祁海课题组发现抗体免疫应答与“生发中心”调控新机制

2017-04-15 杜焱恭 清华新闻网

4月1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祁海教授课题组在《科学》(Science)期刊以在线长文的形式发表了题为《Ephrin-B1调控生发中心T细胞的运动区域与辅助功能》(“Ephrin-B1-mediated repulsion and signaling control germinal center T-cell territoriality and 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

4月1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祁海教授课题组在《科学》(Science)期刊以在线长文的形式发表了题为《Ephrin-B1调控生发中心T细胞的运动区域与辅助功能》(“Ephrin-B1-mediated repulsion and signaling control germinal center T-cell territoriality and 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维持抗体免疫应答正常运转的新机制,有助于为抗艾滋病和针对其它病毒的抗体疫苗研发开拓思路。

机体在感染病原后会产生抗体来进行自我保护。抗体的保护性强弱有别,而保护性强的抗体,比如抗艾滋病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因为能与病原更紧密地结合,从而更有效地促其降解并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这种抗体,大多来自于被称为“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

目前,科学界还不能完全理解 “生发中心”的发生和运转机制,因而还无法通过疫苗诱使机体更快、更安全地产生保护性抗体。通过结合国际领先的在体动态显微观察技术和小鼠模型研究,祁海团队发现“生发中心”B细胞所表达的 Ephrin-B1分子是其中的关键。Ephrin 是一族神经导向分子,在发育中影响神经投射,但在免疫系统里的功能还不甚明了。


左图是正常“生发中心”(蓝色区域),其中含有适量T细胞(白线追踪了它们的运动轨迹),能正常产生白介素-21;右图显示Ephrin-B1缺失的“生发中心”,其中有过量T细胞(白线密度增高),尤其是更多T细胞运动到“生发中心”边界就返回而不是逃逸(红色加粗轨迹),但白介素-21的产量下降。

在“生发中心”里,针对病原的B淋巴细胞聚集成团,一种被称为滤泡辅助T细胞的帮手细胞被“招募”来协同工作,促使这些B细胞最终产生的抗体能“升级”成为保护性强的抗体类别。帮手T细胞通过分泌一种叫白介素-21(IL-21)的细胞因子来辅助B细胞,需要被招募到“生发中心”里面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手细胞并非越多越好。过去的研究表明,“生发中心”里帮手T细胞如果太多,B细胞会倾向产生更多抗体,但一般都不是保护性最强的那种,反而可能因过度激活出错而产生对自身有害的抗体。

祁海团队发现“生发中心”通过 Ephrin-B1分子来确保帮手细胞的数目恰当、辅助功能强大。他们发现,“生发中心”B细胞表面高表达 Ephrin B1 分子,帮手T细胞上表达有 Ephbrin-B1的两个受体EPHB4和EPHB6。已经进入“生发中心”里的帮手细胞,通过EPHB6感受到Ephrin-B1排斥它们的力量,这迫使它们向“生发中心”外面“逃逸”。有趣的是,在这些帮手细胞真能逃逸出去之前,Ephrin-B1 还通过EPHB4让帮手细胞感受到一种必须不停产生 IL-21 的力量,使它们只要有一分钟在“生发中心”里就得真做一分钟的帮手。这样,Ephrin-B1帮助“生发中心”实现了一箭双雕。

但是,既然“生发中心”通过Ephrin-B1对帮手T细胞起排斥作用,这些T细胞又怎么会非跑进去呢?答案其实很有趣:前人的结果发现有几种被称为“趋化因子”的物质,能在一定距离外就对T细胞产生指向“生发中心”的吸引作用。只要帮手T细胞没有挣脱这种引力,它们就会冲回到“生发中心”里;而一旦冲了进去,它们就又开始了被Ephrin-B1排斥还不得不听命干活的劳碌命。帮手细胞这种奔波劳碌,恰恰是保证机体可以产生出最具保护性的抗体,同时又能尽量避免因过度激活而出错的前提。揭示出这一点,祁海团队的成果暗示Ephrin-B1可能作为相关药物靶点,通过改进疫苗来促进机体更有效、安全地产生保护性抗体。

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吕佩纹、史长明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祁海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号:2014CB542501)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81425011和81330070)的支持。祁海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抗体免疫应答与“生发中心”反应调控的分子机制,就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在《自然》等高水平期刊已发表过数篇原着论文和综述。

原始出处:

作者:杜焱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D-1/PD-L1抗体“钱途”诱人,BMS、默沙东、罗氏、辉瑞四分天下

PD-1/PD-L1抗体是最惹人注目、最有“钱途”的抗癌免疫疗法之一。BMS的PD-1抗体Opdivo“手握”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头颈癌以及膀胱癌六大适应症,2016年全年销售额达37.74亿美元。“老对手”默沙东的PD-1抗体Keytruda现在也拿下了4个适应症,去年销售额达14.02亿美元。罗氏公司拿下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膀胱癌两个适应症的PD-L1抗体Tece

2017年3月份生物谷推荐的HIV亮点研究

2017年3月19日/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进而阻断细胞免疫和体

JNCI:CTGF抗体可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纤维化

放射治疗是目前约三分之二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NEJM:GPIHBP1自身抗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GPIHBP1抗体阻断GPIHBP1结合和运输的脂蛋白脂肪酶的能力,从而干扰脂蛋白脂肪酶介导的甘油三酯的水解导致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T细胞免疫疗法“热度”不减,巨噬细胞免疫疗法也在“发力”!

近几年,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成了全球各大药企追逐的焦点。同时,除了研发最“火热”的PD-1/PD-L1抗体,国内外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其它的抗体免疫疗法。刚刚落幕的BioShare 2017苏州站活动聚焦了免疫疗法与抗体两大热门主题。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精彩回顾”吧!

Sci transl med:一种单克隆抗体能抵御两种病毒

德州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部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人体单克隆抗体:MR191-N可以帮助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抵御 Marburg病毒和 Ravn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出血热。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马尔堡出血热 (Marburg hemorrhagicfever,MHF) 是由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伴有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