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中国胃癌高危人群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2019-04-30 MedSci MedSci原创

在中国胃癌高风险人群中,新预测规则在识别高风险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表现,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验证其有效性

癌(GC)风险预测中,镜检查前识别是有效的高危人群初步筛选工具。

在一项全国性多中心横断面研究,40-80岁的,接受胃镜检查患者参与,胃镜检查前检测参与者胃蛋白酶原(PG)I、PGⅡ、胃泌素-17(G-17)和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浓度。符合条件的参与者(n=14929)被随机分配到推导和验证队列中,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了GC的危险因素并确定了最佳预测规则。

新的GC风险预测规则包括7个变量(年龄、性别、PG I/II比值、G-17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得分范围为0-25分。低危组(≤11)、中危组(12-16)和高危组(17-25)的GC检出率分别为1.2%、4.4%和12.3%。对中危、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时,70.8%的GC病例和70.3%的早期GC病例被检出。而根据低风险比例,内窥镜检查需求可降低66.7%。预测规则具有较好的判别性,曲线下面积为0.76。

在中国胃癌高风险人群中,新预测规则在识别高风险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表现,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验证其有效性。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9-04-30 CHANGE

    梅斯里提供了很多疾病的模型计算公式,赞一个!

    0

相关资讯

Lancet:多西紫杉醇3D疗法(FLOT)治疗晚期可切除胃癌

研究认为,对于局部晚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接受FLOT疗法可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筛查发现超三成人具胃癌中高危风险,500家早癌筛查医院就在身边

4月13日,由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指导,阿斯利康、必欧翰、泰康在线、安翰医疗等多方支持的2019早期胃癌防治宣传月在沪正式启动。今年全国将有超过500家医院参与此活动。 2019早期胃癌防治宣传月启动仪式 4月13日,由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指导,阿斯利康、必欧翰、泰康在线、安翰医疗等多

罕见病例:同时性双原发胃癌伴深在性囊性胃炎及黏膜下脂肪瘤

同时性双原发胃癌(混合胃肠黏液表型)伴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及黏膜下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为什么说O型血的人更容易得胃癌

关于血型,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些伪科学的说法,比如,蚊子喜欢吸A型和O型血。人家蚊子定位目标,靠的是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之类的因素,并没有判断血型这样的神技能。仅仅是血型的区别,却与很多疾病息息相关,例如癌症。

胃癌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胃癌是我国高发肿瘤,早诊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药物治疗成为主要手段。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已趋平台,进一步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成为提高疗效的关键。从作用靶点上看,目前有成效的胃癌靶向治疗仍集中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崭露头角,在晚期胃癌解救治疗中颇见成效。靶向其他通路的新药也在研发中,部分展示出较好的前景。本文针对

2018 韩国实践指南:胃癌

2019年3月,韩国胃癌协会(KGCA)发布了胃癌管理指南,胃癌是韩国最常见的肿瘤和第4位癌症致死的常见病因,本文主要针对胃癌患者的管理提出临床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