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B 浙二医院内分泌科郑超团队发现GLP-1(32-36)非胰岛素依赖的促糖尿病下肢血管新生新作用

2024-06-05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现并揭示了GLP-1通过GLP-1R调节PFKFB3介导的糖酵解水平,以改善高糖暴露的内皮祖细胞和T1DM小鼠模型的血管生成,而这一作用并不依赖于胰岛素释放。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其特征是供应下肢的动脉狭窄和闭塞。鉴于糖尿病患者发生PAD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倍,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最近的研究表明,肠促胰素如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具有调节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

GLP-1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激素,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调节葡萄糖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LP-1(32-36)是GLP-1蛋白水解的主要终产物,已被发现可以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增加能量消耗,并减少β细胞凋亡。然而,GLP-1(32-36)是否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有有益作用尚不清楚。

2024年3月2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超主任团队在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ATVB)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ovel Angiogenesis Role of GLP-1(32–36) to Rescue Diabetic Ischemic Lower Limbs via GLP-1R–Dependent Glycolysis in Mice”的研究论文,发现并揭示了GLP-1(32-36)通过GLP-1R调节PFKFB3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双磷酸酶3)介导的糖酵解水平,以改善高糖暴露的内皮祖细胞(EPCs)和T1DM小鼠模型的血管生成,而这一作用并不依赖于胰岛素释放。

图片

本研究首先证明了GLP-1(32-36)在体外INS-1细胞和小鼠体内均不促进胰岛素释放。

图片

在1型糖尿病小鼠中,GLP-1(32-36)处理可以明显增强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并促进EPCs向外周血迁移。

图片

在小鼠骨髓原代EPCs中,GLP-1(32-36)改善了线粒体动力学,并挽救了由PFKFB3介导的糖酵解。在同样给予GLP-1(32-36)处理的条件下,敲除GLP-1R基因的T1DM小鼠表现出受损的血管生成能力,而在回补GLP-1R表达后血管新生能力恢复,提示GLP-1(32-36)的作用依赖于GLP-1R。

图片

沉默GLP-1R基因抑制了GLP-1(32-36)对eNOS/cGMP/PKG途径的激活,并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成管、迁移及NO合成。同时,沉默GLP-1R抑制了GLP-1(32-36)介导的糖酵解,阻断了细胞的ATP、乳酸生成,降低了细胞的葡萄糖摄取。

图片

综上,本研究为GLP-1(32-36)对PAD促血管新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强调了其对非糖尿病患者的潜在治疗价值。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张亦凯、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读博士生王声遥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超主任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11325

作者:论道心血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6-05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二甲双胍好处多!最新研究:不仅预防糖尿病,还能远离痛风

近日,发表于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有助于降低痛风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读书报告 | II型糖尿病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患有T2DM的患者在接受ICI治疗时经历了更短的 PFS 和 OS,这种影响与基线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专家解读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指南以期继续助力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结局的改善。

青年女性,乏力,低血钾,高血糖,确诊Gitelman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例

本例患者低血钾的同时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镁、低尿钙,加之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故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

“甜度”超标可不是什么好事!当冠心病遇上糖尿病,甜蜜背后隐藏巨大危机

糖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同时患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将升高1.5~4.5倍。

津力达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1%!《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重大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津力达组受试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低于安慰剂组(风险比,0.59;95 % CI,0.46 ~ 0.74;P<0.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