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刘思德团队胶囊内镜项目获中国高校科交会金奖

2017-07-04 佚名 南方医院

在不久前闭幕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刘思德团队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项目得到专业评委、投资商高度认可,从300所海内外高校、约10000项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科交会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在不久前闭幕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刘思德团队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项目得到专业评委、投资商高度认可,从300所海内外高校、约10000项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科交会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方式,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吞服胶囊后,胶囊在体内以每秒2帧的速度进行拍照,一般工作8-12小时,从而实现对消化道的检查。然而,传统的胶囊内镜多数只针对小肠检查,针对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需借助昂贵、体积庞大的磁控床进行配合,而刘思德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将比传统胶囊内镜更便捷,受检者可脱离医院,在家吞服胶囊并与手机连接,随后用手机将胶囊拍摄的胃部图片,通过智能阅片系统将图像传送给医生,医生远程阅片、诊断后将报告发送至受检者手机,如此便可完成整个检查。

自2007年起,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先后承担了9项胶囊内镜的科研项目,刘思德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10年工作积累,初步解决了人工阅片工作量大、胶囊滞留、胶囊内镜完成率不足、成像质量欠佳等问题。如自主研发的图像智能分析诊断系统,可以筛除模糊、类似图片,自动检出疑似肿物,该系统的运用可减少阅片医生约70%的工作量,目前已通过了广东软件测评中心的测试鉴定,并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软件著作权。消化内科还先后发表胶囊内镜研究论文47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使用新型专利5件。

在首届中国高校科交会6月23日的路演汇报会上,刘思德教授团队成员通过图文、视频等演示,对该项目进行了精彩详细的解说,引发在场专家评委、投资商的强烈兴趣,纷纷抛出问题对该项目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动,共有300余所海内外高校参会,带来约10000项科技项目前来展示、交易,近3000家企业参会。经专家评委会最终审定,科交会评选出特别金奖6项、成果创新奖80项、优秀项目展示奖81项、最佳路演奖10项、最佳交易奖20项、优秀合作奖80项、优秀组织奖80项、先进个人奖54项。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7-07-12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7-08 changjiu

    学习了,谢谢

    0

  3. 2017-07-06 docwu2019

相关资讯

穿越肠道的照相机——胶囊内镜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其解剖位置、结构和生理学特点,传统的胃肠镜检查仅能对一小部分小肠黏膜进行直视检查,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也比较有限。因此,长期以来小肠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小肠疾病也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正确诊断。近年,随着胶囊内镜和气囊小肠镜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全小肠检查成为可能,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质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CCE-2)“挑战”传统结肠镜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无需镇静、镇痛和肠道注气即可完成结肠黏膜观察的新型非侵入性内镜技术。为了提高结肠息肉的检出敏感性,有学者在第一代CCE系统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CCE-2)。近期,欧洲学者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头对头”对照研究显示,CCE-2对检出结肠息肉(不含微小息肉)有很高敏感性,CCE-2可能成为结肠检查的有效工具。文章发表于9月《消化内镜》(Gastrointes

AJG: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诊断率高

  近日,一项发表于2012年9月《美国胃肠病杂志》的研究指出,与血管造影相比,不明原因急性显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使用即时胶囊内镜有更高的诊断率以及更好的长期预后。   胶囊内镜和血管造影曾被推荐作为不明原因急性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OGIB)的首选检查,但在此类患者中没有研究在直接对这两种检查进行比较。研究者对比了不明原因急性显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使用胶囊内镜和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率和长期随访结果。

Nat Med:激光胶囊内镜或优于上消化道内镜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该校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小型、可吞服的激光影像胶囊不需活检即可提供上消化道全层影像,且比传统内镜检查更为快速,创伤更小[Nat. Med. 2013 Jan. 13 (doi: 10.1038/nm.3052)]。   这款与多维元素片大小相似的透明胶囊,在食管内运行过程中沿其外周产生快速旋转的近红外光束,根据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抢先看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戈之铮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定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以下简称《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甚至胃胶囊内镜亦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为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CD又添“利器”

讲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徐肇敏教授 CD病变部位青睐小肠 小肠是克罗恩病(CD)的好发部位,CD患者病变累及小肠者约占70%,其中绝大部分累及回肠,单纯累及结肠者仅占30%。世界胃肠病组织(WGO)提出CD的蒙特利尔分型,将病变部位分为末端回肠(L1)、结肠(L2)、回结肠(L3)和上消化道(L4)。徐教授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3例CD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