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研究称,除外主动脉夹层有妙招

2017-12-26 许菁 中国循环杂志

Circulation发表研究称,结合D二聚体检查和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可作为排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Circulation发表研究称,结合D二聚体检查和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可作为排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研究者表示,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且D二聚体<500 ng/ml可用于排除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是通过病史、疼痛性质、查体三方面的问诊,将患者按发生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评为0~3分,认为评分≥1但得不出其他诊断的患者应行进一步CTA检查

研究者指出,主动脉增强CTA是确诊主动脉综合征的“金标准”,而为了排除主动脉综合征很多患者做了不必要的CTA检查,因为经过CTA检测,只有2.7%被确诊为主动脉综合征。

本数据显示,D二聚体>500 ng/ml诊断主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64%。

8例AAS患者D二聚体<500 ng/ml。294例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0/1且D二聚体<500ng/ml的患者中,只有1例AAS。

以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0/1且D二聚体<500ng/ml为标准排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只有0.3%的患者被误排除,而16%的患者被确定为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且D二聚体<500ng/ml的924例患者中,有3例确诊为主动脉综合征,即也只有0.3%的患者被误排除,而50%的患者被确定为主动脉综合征。

研究纳入1850例怀疑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和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同时也都接受了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并得到最终明确诊断。

438 例(24%)患者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0,1071 (58%)患者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341例(18%)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241(13%) 被诊断为主动脉综合征: A 型主动脉夹层125例,B 型主动脉夹层5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18例,主动脉破裂35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10例。

原始出处:

作者:许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次手术后的结局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修复后的再次手术与死亡率和发病率较低相关。

Circulation:可溶性ST2作为一种新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物的范围

对于急诊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sST2的总体诊断性能优于D-二聚体或cTnI。

急诊夺命Call,这真不是主动脉夹层!

接诊主动脉夹层,先看分型。如果升主动脉没事,那就是Stanford B型。如果没有脏器缺血,假腔巨大或持续扩大等并发症,发个会诊单,先控制血压,但累及升主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这才是真正的危急重症,死亡可能会猝然而至。

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这一危急重症,是从无到有瞬间发生,还是像癌症那样有个进展过程的呢?

主动脉夹层已经够致命了,再加个心梗……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误诊,现在对于胸痛病人,急性心梗是高度警惕的。病人一到急诊,心电图、心肌酶谱一查,急性心梗的诊断就建立了,然后启动急诊PCI流程。急诊PCI流程有很多时效性要求,可能心内科医师回顾下急诊科同仁的诊断依据,确认急性心梗,就要忙于谈话、准备急诊PCI了。

Sci Rep: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在中国的应用演变和疗效

2008至2015年期间,中国大陆进行的B型AD的TEVAR安全性比中国以前或西方国家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