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服!洛拉替尼让肺癌软脑膜转移病灶全消失长达2年!

2024-09-05 癌度 癌度

介绍年轻男性肺癌患者治疗历程,二代靶向药无法控制脑膜转移,三代洛拉替尼实现长期控制,强调不良反应及调整剂量的重要性。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的发现导致了靶向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大多数患者会最终出现获得性耐药,靶向药耐药的机制包括:获得性突变、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展。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5%,ALK阳性基因突变比较常见于年轻非吸烟的女性,这部分患者在确诊和治疗过程出现脑转移的概率大于其他的肺癌患者,截止2024年,已经有多种ALK靶向药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包括第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在CROWN临床试验中,洛拉替尼极大地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尽管在临床试验中排除了存在软脑膜转移的患者,但是癌度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案例属于使用洛拉替尼后,脑膜转移获得长期控制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

图片

参考文献刊例示意图

一、软脑膜转移后使用洛拉替尼获得长期控制

这是一名35岁年轻男性,因为头痛和复视而就诊,这个患者有吸烟史,CT影像学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脑部有个4厘米的孤立性脑肿瘤,导致中线出现了移位。另外CT还现在肺左下叶有原发性肺癌,脑部手术之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脑部病灶是从肺部转移过来的病灶。通过分子诊断确定为EMA4-ALK融合突变。

图片

确诊时的影像学检查

患者首先使用克唑替尼治疗了2年,后面因为病情进展使用了1年的第二代靶向药阿来替尼,后面使用了3年的第二代靶向药布格替尼。后面他出现了软脑膜转移(核磁共振成像证实)并伴随有复视。

患者开始使用第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每天100毫克的记录引起了不良心理事件,包括痴呆和情绪改变,包括抑郁和自杀意念。患者希望改回来阿来替尼,但是重新使用阿来替尼3个月之后,软脑膜转移灶再次进展,经过仔细的共同商讨和决策,他开始每天使用75毫克的洛拉替尼,这个剂量降低表现为基本可以耐受。尽管出现了血脂异常,但是心理事件和情绪改变没有复发,患者继续使用第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治疗2年,软脑膜转移灶表现为持续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就是找不到可评估病灶)。

图片

患者的治疗路径和检查

二、启发和讨论

这个案例第二代ALK的靶向药确实不能控制脑膜转移,但是第三代靶向药控制了长达2年的时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另外患者使用靶向药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值得大家注意,但是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获得继续治疗的机会。有研究表明洛拉替尼具有优越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在这里也是给这个年轻的肺癌患者新的希望。而且可以控制多个耐药靶点,因此如果脑膜转移实在不能控制,且不能适合低计量鞘内化疗,那么使用第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或者是一个机会。希望本文给到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Yutaka Fujiwara, et al, Long-Term Response of Lorlatinib to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Fusion Positive Non-Small Lung Cancer: A Case Report, Case Rep Oncol (2024) 17 (1): 942–949.

作者:癌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脑转移预测模型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脑转移预测模型

肺癌免疫治疗后出现寡进展别慌停药,借助局部消融或放疗可继续用药活得更长!

介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寡进展的定义及相关研究,指出寡进展患者可用局部治疗,研究纳入61例患者,结果显示预后较好。

疾病控制率100%!吴一龙领衔:新一代ROS1靶向药剑指肺癌脑转移难题

试验数据显示,新一代ALK/ROS1抑制剂foritinib(SAF-189s)有潜力成为ROS1重排NSCLC患者、尤其是伴有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EGFR和ALK入脑好的靶向药,加上局部放疗能让患者受益吗?主要是什么受益?

下面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在口服靶向药之前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再用靶向药,以判断是否这种联合治疗是有效的。

从试验数据到临床实战:贝福替尼II期最终总生存率见刊Lung Cancer

贝福替尼作为新一代 EGFR-TKI,在临床前及实战中表现出色。研究显示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脑转移患者有益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 EGFR T790M 突变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标准治疗选择。

读书报告 |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的临床和分子特征

本研究对获得性耐药临床特征和肿瘤的遗传学和生物学机制的发现,可为克服NSCLC患者的AR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也对未来进一步制订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