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ic Med:预混与餐时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哪个更好?

2017-11-30 MedSci MedSci原创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预混与餐时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普通数据临床结果比较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得出的数据与普通数据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餐时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2治疗4周后HbA 1c和体重变化,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预混与餐时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普通数据临床结果比较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得出的数据与普通数据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餐时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2治疗4周后HbA 1c和体重变化,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研究系统回顾研究餐时胰岛素(n = 1893)或预混(n = 1517)治疗方案后,将8个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合并。普通数据是从英国初级保健数据集中提取的餐时胰岛素(n=7483)或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n=10 744)。使用t检验法计算HbA 1c与体重基线的平均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用来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这种变化的预测因子。 两种胰岛素疗法与HbA1C降低和体重增加相关(普通数据-0.28%,RCT-0.28%;普通数据0.27公斤; RCT数据,2.96公斤),但餐时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在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普通和RCT数据之间观察到治疗反应模式不一致。对于任何给定的基准的HbA 1c的浓度,RCTs的HbA 1c变化比普通人群大,基线体重高于60 kg的人群中,R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指南发布:​首部《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试行版正式发布

11月23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在重庆正式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试行版,中国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处方化从此有据可依。发布会由安徽省卫计委内分泌代谢病质控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秋教授主持,现场部分撰写专家和教育者代表出席参与。

CFDA批准上市安达唐®(达格列净片)审评概述,用于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

达格列净片(Dapagliflozin,商品名:安达唐/ FORXIGA)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不依赖于胰岛素,而是通过抑制SGLT2,减少滤过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葡萄糖的肾阈值,从而增加尿糖排泄。本次在我国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规格为5mg、10mg,推荐起始剂量为5 mg每日一次。对于需加强血糖控制且耐受5 mg每日一次的患者

Diabetes Obes Metab: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中加入Gla-100 哪些因素影响临床结局?

2017年11月,发表在《Diabetes Obes Metab》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患者特征和不同口服降糖药物(OAD)的使用对起始使用甘精胰岛素100?U/mL(Gla-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化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1]。为了进一步做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工作,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曾于2011年颁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近年来,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发表、新指南的颁布,促使了血脂异常管理理念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

J Gastroenterol Hepatol:腰臀比是2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较高的WCR与不依赖胰岛素抵抗的NAFLD和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有关。这表明,WCR可能是一项有用的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变性发生风险的指标。

Diabetic Med: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近日,国际杂志 《Diabetic Med》上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转化为糖尿病的高风险12年的随访分析的研究。 糖尿病家族史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但年轻糖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40岁)对一级亲属未来糖尿病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晚发型和年轻型糖尿病家族史对中国中青年糖尿病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