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Biology:两性行为差异的神经基础

2018-04-13 佚名 生物通

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生理性别能改变神经细胞之间交流,让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反应。


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生理性别能改变神经细胞之间交流,让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反应。

“男性和女性神经系统看似相同,实际我们都清楚,许多神经疾病表现存在性别差异,”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医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系副教授Douglas Portman博士说。“既然生理性别可以影响动物行为,那么这些差异可能就是生理驱动的。我们探讨了生理性别与神经回路控制和功能之间的联系,而且发现通过不同性别的不同构造可以操纵行为改变。”

他们采用线虫(C. elegans)作为观察对象,历史上,曾经有三座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和化学奖授予涉及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发现。

C. elegans有两个性别,雄性和雌雄同体。尽管雌雄同体能自我受孕,但它们也会与雄性配偶交配,因此,这些线虫也被视为雌性。

驱动线虫行为的感官线索主要是嗅觉和味觉,雌性线虫分泌一种已知的信息素来吸引雄性配偶,该信息素还具有排斥其他雌性的作用。

科学家们试图回答,为什么同样的信息素,会引起不同性别两种行为反应?

实验中,科学家们调整了线虫的每个神经元的遗传性别,本质上相当于,将雄性的一个神经细胞转变为雌性神经细胞,反之亦然。通过这一过程,研究人员得以将性别特异性行为差异与一对名为ADF的感觉神经元对映起来。雄性的ADF神经元需触发mab-3基因表达激活,从而引导个体去追溯信息素的来源,相反雌性的反应却是与信息素保持距离。当这一对神经元的性别发生改变,雌雄个体对信息素的反应也会逆转。

“这项发现表明,动物的生理性别指导行为反应,”Portman说。“在这种情况下,调包两性的单对神经元,可以解答相同刺激下两种性别的不同反应。从长远角度,这种生理性别调节神经网络的机制也可以推广到高等动物,最终,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神经系统或神经精神疾病对男性或女性更加青睐。”

原始出处:

Kelli A. Fagan, et al.A Single-Neuron Chemosensory Switch Determines the Valence of a Sexually Dimorphic Sensory Behavior.Current Biology, Vol. 28, Issue 6, p902–914.e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8, 201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有研究说心梗“女重男轻”,呜呜……求真相!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来说也分男女,预后也各有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BMC Public Health:做家务有益健康?这事儿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做家务也是一种运动?多做家务有益健康?一项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一定如此,尽管做家务比较多的人感觉自己更健康,但那些家务时间特别长同时睡眠时间过多或过少的女性,健康状况更差。

Heart: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性别差异!

在传统的预测变量基础上增加CAC,可显著改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类,性别差异影响了其预测能力。

JAHA:一般和中心性肥胖与心肌梗死风险之间关联的性别差异!

由此可见,尽管一般性和中心性肥胖指标对男女的MI风险都有深远的不良影响,但较高的腰围和腰臀比使女性的MI风险比男性高。男女之间腰臀比与体重指数相比跟MI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尤其是女性中。

J Rheumatol: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TNF抑制剂反应的性别差异

在AS中,对TNFi反应的女性较少,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反应较少。

J Gastroen Hepatol:胆囊病变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男性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增加患者结直肠腺瘤风险,而女性却不受影响,胆囊病变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