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视网膜发育中基因组三维结构变化

2019-09-06 BioArt

尽管DNA双螺旋结构被大家熟知,但是人类基因组的物理结构远比双螺旋复杂:总长近2米的DNA长链,在组蛋白,以及cohesin和CTCF等蛋白的帮助下被一步步压缩,包装成染色体结构,进而能被细胞核容纳。在这个过程中,DNA一维结构中相距较远的区域可能通过染色质环状结构(chromatin looping)在三维结构中反而比较接近,从而达到增强子远程调控的作用。但是这个包装过程的关键细节在很大程度上还

自从2003年人体基因组完整测序后,基因组学取得长足进展,研究学者运用该技术发现了很多与癌症和其他疾病相关的遗传性或者体细胞获得性突变(inherited or acquired genomic alterations)。

尽管DNA双螺旋结构被大家熟知,但是人类基因组的物理结构远比双螺旋复杂:总长近2米的DNA长链,在组蛋白,以及cohesin和CTCF等蛋白的帮助下被一步步压缩,包装成染色体结构,进而能被细胞核容纳。在这个过程中,DNA一维结构中相距较远的区域可能通过染色质环状结构(chromatin looping)在三维结构中反而比较接近,从而达到增强子远程调控的作用。但是这个包装过程的关键细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解之谜,包括环结构的三维图谱以及由此形成的DNA远程相互作用。

2019年9月4日,来自美国圣裘德儿童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Michael Dye教授(发育神经系主任,HMMI研究员)课题组和陈庠助理教授(Xiang Chen,计算生物系)课题组带领团队共同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ucleome Dynamics during Retinal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视网膜基因组三维结构方向的新发现。

在总体层面上,研究团队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基因组三维结构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发育过程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比如在视网膜发育早期,Sox2基因的启动子和下游的超级增强子通过环状结构而相互临近,从而促进基因的表达。而在成年的视网膜细胞中,基因组三维结构的变化导致超级增强子对应的区域被压缩到异染色质区域,尽管Sox2基因以及启动子仍位于常染色质区域,其表达依然被抑制。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core regulatory circuit方法发现了一个在发育过程中调控bipolar细胞Vsx2的超级增强子。直接敲除Vsx2基因会诱发许多视网膜发育过程的缺陷,但是敲除这个增强子区域的小鼠视网膜可以近乎正常的发育,仅仅是其中bipolar细胞完全缺失。这个结果说明这个超级增强子主要作用于bipolar细胞发育。

总之,该研究主要通过关注实验小鼠的视网膜发育过程来研究细胞如何通过调整三维基因组结构来应对环境变化以及损伤和疾病的影响。不同于之前着眼于个别位点或者体外培养细胞系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基因组 (WGS),转录组(RNA-seq),DNA甲基化全基因组学(WGBS),ChIP-seq以及Hi-C的数据来研究实验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视网膜全基因组三维结构,并且首次以机器学习的方法将整个基因组归入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区域,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细胞基因组三维结构的变化以及其对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并且发现了一个在特定细胞特定发育阶段起作用的超级增强子。

圣裘德儿童医院的Michael Dye教授和陈庠助理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圣裘德儿童医院的Jackie Norrie, Marybeth Lupo, Beisi Xu, Marc Valentine, Daniel Putnam 以及 Issam Al Diri为共同一作,其余作者包括 Lyra Griffiths, Jiakun Zhang, John Easton, Ying Shao, Victoria Honnell, Sharon Frase, Shondra Miller, Valerie Stewart(圣裘德儿童医院)以及 Dianna Johnson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Health Science Center)。另外,完整的研究数据已经整合到云计算平台:http://pecan.stjude.cloud/retinalnucleome 。

原始出处:
Jackie L.Norrie,Marybeth S.Lupo,BeisiXu,et al.Nucleome Dynamics during Retinal Development,Neuron .online 4 September 2019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19.08.002

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urr Eye Res: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多模态眼底成像解读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Li J近日在Curr Eye R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工作,他们研究了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RCHs)的多模态成像特征。

视网膜修复

视网膜受损时,视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幸的是,虽然全球有数亿人患有视网膜变性,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方法有望修复视网膜。无论是通过培养新细胞,然后将它们移植到视网膜中,还是通过从头开始构建整个视网膜,干细胞疗法有望提高视网膜变性患者的视力,还他们一个清晰的世界。

Pulm Circ:视网膜血管变化和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综合研究

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心内科的Chyou AC和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的Klein BEK等人在Pulm Circ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工作。视网膜血管直径与左心室形态和功能有关,但还没有研究对它们与右心室(RV)的关系进行讨论。他们假设更宽的视网膜小静脉和更窄的视网膜小动脉与RV形态和功能相关。

Ophthalmologica:羟氯喹对治疗健康眼睛视网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医学院眼科的Gil P近日在Ophthalmologic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评估了羟氯喹对视野和视网膜层厚度的影响。

JAMA Ophthalmol:2年筛查一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许可行?

发表于JAMA Ophthalmology的一项最新研究和评论指出,初次筛查时有最轻微或者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不太可能在2年内达到需要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间隔问题的讨论。

Eye (Lond):慢性高眼压猴模型中眼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的关系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广东省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的Tu S等人近日在 Eye (Lond)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通过破坏小梁网建立慢性高眼压(COHT)猴模型,用于研究眼压(IOP)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损失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