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陷阱

2018-11-22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9岁男孩,新诊断弥散型 Burkitt淋巴瘤,化疗前为了排除 CNS 转移进行了神经影像学检查。

病历1:

9岁男孩,新诊断弥散型 Burkitt淋巴瘤,化疗前为了排除 CNS 转移进行了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实质正常。增强MRV显示直窦官腔内充盈缺损,部分阻断血流,因此怀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下图)。





卒中医生建议抗凝治疗。儿科神经放射专家重新阅片。一般认为,静脉血栓的MRI 信号强度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合和铁氧化有关,血栓急性期在 T1加权相呈等信号,T2加权相呈低信号。本例患者,再 T1和 T2加权相上腔内充盈缺损呈现等信号(下图 A 和 B,箭头),并且GRE 加权相病灶内无明确的图像浮散(blooming)(图 D,箭头)。静脉内图像浮散对诊断血栓形成有意义,有助于再 GRE 上确认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DWI 可见直窦内充盈缺损呈现轻度弥散信号(图 C,箭头),这可以见于急性血栓和脑转移。因为不除外转移,随后进行了全身 PET CT 扫描,显示相应区域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增加(图E,箭头):

最终,直窦内的充盈缺损诊断为淋巴瘤转移,而不是静脉窦血栓形成。随后,患者开始接受化疗,未抗凝治疗。

病历2:

5岁,女孩,诊断为左侧中耳炎和乳突炎,在外院接受输液和抗生素治疗。

最初的平扫 MRI 显示左侧乳突炎,左侧乙状窦非闭塞性充盈缺损。

因为患者中耳炎和乳突炎,故考虑为乙状窦血栓形成。鼓膜切开术和鼓膜造口术放置引流管后,开始给予依诺肝素治疗。出院后持续服用抗生素2周,随后到我院随访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重新复习以前的 TOF MRV,发现左侧横窦突然中断(下图 F,箭头)。可见左侧优势的Labbe 静脉,引流到了横窦(下图 F,箭头)。分析认为,MRV 显示左侧横窦异常可能为发育不全,而不是血栓形成。随后增强 MRV 显示左侧发育不全的横窦和乙状窦内血流正常,左侧颈静脉较细(箭头),乳头后缘可见一个小的硬膜外脓肿,压迫了左侧横窦(图 G 和 H):



最终作者认为该患者无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证据,左侧横窦中断和"闭塞"的原因可能为硬膜外脓肿压迫所致。随后停用依诺肝素。

病历3:

17岁,女性,Li-Fraumeni 综合征(一种遗传易感肿瘤综合征)。

本次表现为慢性头疼,逐渐加重。增强 MRI/MRV 诊断为右侧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治疗。眼科会诊未发现视乳头水肿。出院2周后患者头疼加重,复试,眩晕等。

重新复习患者的神经影像,发现脑实质组织通过硬脑膜的缺损进入到静脉窦。尤其是,颞枕灰质疝入右侧横窦-乙状窦连接处(图 I 和 J)。乙状窦中心型充盈缺损周围可见环形充盈,除了疝入点以外未见到静脉流出道梗阻(图 I 和 J)。此种疝类似于脑膨出,但是仅通过了硬脑膜,而没有通过颅骨。因为在血敏感序列中未发现微出血,提示静脉窦内皮未受损(图 K)。

图 I 为斜位 T2加权相,图 J 为矢状位 T2加权相,图 K 为fast field echo sagittal sequences显示右侧横窦和乙状窦连接处短节段硬膜缺损(箭头),伴右侧颞-枕叶通过硬膜缺损疝入到右侧横窦和乙状窦近端:



最终诊断为慢性头痛,出院。

原始出处:Kouzmitcheva E1, Krishnan P2, Dlamini N2, et al. Child Neurology: Mimics of cerebral sinovenous thrombosis: A pediatric case series. Neurology. 2018 Oct 16;91(16):e1545-e1548. 

作者:杨中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开颅术后并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病例

女,41岁。因“突发头痛、神志不清半小时”于2016年6月13日入院。

颅内恶性肿瘤占位病变1例

患者,男,62岁 ,不明原因头痛、呕吐一月余

63岁男性颅内肿瘤,如何诊断?

患者男,63岁。主诉:头痛2月余,记忆力减退10余天。

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

Rosai-Dorfman病为一种罕见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又被称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病,于1969年首次报道,原发于颅内病例罕见,国内报道不足30例。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易误诊为脑膜瘤后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该病变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表达阳性为可靠诊断依据。

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2例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属于胚胎性肿瘤之一,由Biggs等首次报道,发病率极低,占儿童颅内肿瘤1%~3%,70%~90%以上发病于低龄儿童(<3岁)。AT/RT 恶性度极高,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0.5~1年。2014年收治2例儿童颅内AT/RT,现报道如下。

蝶窦及颅内硬膜下沟通性脑膜瘤一例

患者男,5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肿胀,反复发作,右眼较重。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颌面部麻木,偶伴头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结果:右侧前颅窝底恶性占位病变,累及右侧蝶窦、右侧颞肌及前颅窝多发骨质破坏。门诊以“右蝶窦前颅底肿物并周围骨质破坏”收入院。患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易疲劳,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