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混淆的麻痹性痴呆
2017-09-27 张微微 戚晓昆 神经科少见病例
男40岁,情绪不稳,肢体乏力并伴有不断加重的认知障碍,因病情加重来医院就诊,面对如此严重的临床表现,医生是如何询问病史?又是如何进行诊断的?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主因智能减退精神异常9个月、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3小时于2005年7月4日入院。2004年10月家人发现患者记忆力轻度下降,以近事遗忘为主,并有烦躁、易怒、反应迟钝、情绪不稳等症状,2005年1月患者除有记忆、理解、判断等全面认知能力明显下降外,还伴乏力、视力下降、淡漠少语等症状。在外院按“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2周患者上述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经常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并逐渐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入院前3小时,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抽搐,家人予肢体按摩等处理,但症状仍加重,间断出现持续地四肢抽搐、双眼向左侧凝视、头转向左侧、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发作间歇期仍意识丧失。患者2005年4月头颅MRI提示脑室扩大,故以脑积水,癫痫持续状态收入院。查体:意识为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1mm,左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无自发眼震。四肢肌容量正常,双侧肌张力低。未见不自主运动。四肢腱反射(+)。腹壁反射未引出。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颈软,脑膜刺激征(-)。
入院后主要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当日根据患者有较长期慢性智能及精神障碍,结合影像学有双侧颞叶前部、双侧脑室旁病变,并有脑积水征象,首先考虑应除外梅毒所致的GPI,及迁延的病毒性脑炎。遂立即腰穿检查,腰穿压力110mmH2O;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WBC:3×106/L,RBC:10×106/L,脑脊液生化:糖:6.0mmol/L,蛋白:1816mg/L。抗酸杆菌及隐球菌。脑脊液未找到抗酸杆菌及隐球菌。脑脊液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血清及脑脊液梅毒三联试验:梅毒血清抗体酶联法、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反应(+),梅毒血清反应素BPR法(-)。开始征询家属患者有无梅毒史,家属予以否认,后因脑脊液梅毒阳性,再反复询问患者家属证实其有婚外性生活史,1999年曾有全身皮疹史(梅毒所致),治疗情况不详。2005年7月6日MRI:双侧颞叶前部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双侧侧脑室旁可见高信号(图4.3‐1)。结合既往梅毒病史,确诊为神经梅毒,即麻痹性痴呆,治疗上迅速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清醒后脑电图示快波:各导联以中幅α波为主,并可见少量低幅β波,左右不对称;慢波:慢节律,额颞著,提示不正常脑电图。MMSE得分为0。经给予青霉素640万U,每8小时一次静脉点滴,共静脉点滴14天,病情得以控制,出院时腰穿:压力65mmH2O;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清亮,潘氏试验(+++),WBC:21×106/L,RBC:25×106/L,脑脊液生化:糖:3.5mmol/L,蛋白:2021mg/L。MMSE得分为15分(中度认知功能障碍),较前明显恢复,智能仍以近记忆力减退为主。
图4﹒3‐1 头颅MRI
讨论
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GPI)是神经梅毒最严重的表现类型。由于梅毒再次在我国的流行,GPI发病率亦有增加趋势。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损伤了皮质神经元而出现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1882年Bayle首先描述了GPI,1913年Noguchi及Moore等从脑组织分离出梅毒螺旋体得以确诊该病病因。GPI是一种可治的疾病,及早诊断对其及早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梅毒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侵入神经系统则导致神经梅毒,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可分为:无症状型(隐性)、间质型(脑膜及血管型)、实质型(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和先天性神经梅毒,以无症状型和脊髓痨型最常见。GPI也称梅毒性脑膜脑炎,痴呆是其最常见症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疾病后期以痴呆和四肢瘫表现严重。麻痹性痴呆在原发损害2~30年(一般6~16年)后出现[1],患者血常规、生化一般基本正常,神经梅毒的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之一,影像学改变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随着吸毒和婚外性生活人群的增加,梅毒感染人数的逐渐增多,对那些有梅毒感染史又出现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GPI的诊断,应常规行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实验检查[2],如果诊断为GPI,就应立即正规、大剂量、足疗程地使用青霉素治疗,以免病情继续恶化,也可防止神经系统不可逆病损地发生。
此例患者发生在原发感染7年之后,有婚外性生活史,入院前主要表现为精神智能异常。在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MMSE得分为0分,说明其智能损伤严重。患者入院时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侧瞳孔直径分别为2.5mm、1mm,以往认为:“阿罗瞳孔”是实质性神经梅毒的重要体现,但本例未发现阿罗瞳孔,可能由于病变尚未侵犯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异常精神行为减轻,MMSE明显提高,可见GPI是一种可治的痴呆,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好[3]。患者入院后梅毒血清抗体(+),与文献报道一致,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患者的爱人梅毒血清抗体(-),可能与晚期梅毒传染性低有关[4],但尚需追踪随访患者的性伴侣。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压力均正常,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细胞数均增高,应用青霉素治疗2周后,蛋白及细胞数未见降低,考虑与疗程不足有关。MRI出现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高信号,究其原因可能与梅毒螺旋体侵犯脑实质或血管有关,近来有文献报道质谱磁共振成像中GPI有特征性表现[5],因神经元变性及胶质细胞增多,在质谱磁共振中表现为NAA降低,Cho增高。患者电生理检测为不正常脑电图,与文献中报道脑电图异常率为100%相符,ERP亦有较高的异常率[6]。另外,脑组织活检有较大帮助,病理组织银染或HP染色可发现螺旋体且有特征性的杆状小胶质细胞增生就可确诊。
由于神经梅毒已绝迹多年,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例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抑郁症,没有得到确诊,误诊原因主要是本病相对少见,医师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忽略了梅毒实验室检查,以及对GPI早期精神认知症状欠了解,易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痴呆混淆。如多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血管性痴呆、朊蛋白病等。因此加强对GPI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微微 戚晓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
86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