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成功世界首台阿尔茨海默治疗仪

2014-05-08 佚名 科学网

在国内外科学家以化学手段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前景渺茫之际,来自中国学者采用物理手段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阿尔茨海默治疗仪,为该病患者提供了除药物之外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5月6日,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哈尔滨奥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孙作东团队历时八年研制的“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在哈尔滨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经查新检索,运用经颅磁电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填补国内外空白。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困扰

在国内外科学家以化学手段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前景渺茫之际,来自中国学者采用物理手段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阿尔茨海默治疗仪,为该病患者提供了除药物之外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5月6日,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哈尔滨奥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孙作东团队历时八年研制的“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在哈尔滨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经查新检索,运用经颅磁电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填补国内外空白。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困扰着全球近3560万人且每年新增460万,仅中国就有1000万。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阻止或延缓该病情的发展。

“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项目是黑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孙作东认为,物理门控离子通道类疾病可通过物理手段解决,而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脑病应属于物理门控离子通道病。对此,激活递质能神经元是治疗关键。项目由此展开,选取激活递质能神经元的最佳靶点——电压门控Ca2+通道,用以诱导Ca2+内流触发神经元轴突终末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

“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首批产品正式投放市场。经国家临床试验基地临床试验,该治疗仪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记忆、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及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仪有家用型和医用型。家用型仪器每天使用两次、每次30分钟,半个月为一个疗程。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的家用型治疗仪治疗成本在一万元以内。这款治疗仪还可为中老年人进行预防性治疗使用。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4-06-04 112.65.244.92

    新闻联播报道过这个

    0

  2. 2014-05-12 tsqhs

    国外文献很多 仿制品

    0

相关资讯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指南解析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半个世纪以来,随着AD临床和病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其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国际上针对其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迄今AD的治疗仍是难点。解析国际上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所做出的新近治疗指南,对目前更好地治疗痴呆,并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国际新近AD治疗指南国际上新近的较权威指南有:2010年由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

Neurology:降压药或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

认知功能正常或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1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或β受体阻滞剂(BB)是否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风险下降相关尚不清楚。为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evilYasa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8月2日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提示:利尿剂、ARB和ACEI的应用

PNAS: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罪魁祸首

发表在8月1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铜(Copper)似乎是引起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并促进疾病进程的一个主要的环境因子。【原文下载】 研究的主要作者、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URMC)神经外科研究教授、转化神经医学中心成员 Rashid Deane 博士说:“很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的累积效应损害了将β淀粉样蛋白清

Eur Heart J:胆碱酯酶抑制剂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梗和死亡风险

胆碱酯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其副作用主要影响胃肠道系统。然而,迷走神经副作用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大量研究显示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抗炎特性。最新的研究发现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相关结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原文下载】 该项研究对象包括7073名(平均年龄79岁)自2007年从瑞典注册的诊断为早老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混合性痴呆的

Nat Genet:荟萃分析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11个遗传易感因素

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间合作研究揭示了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AD)发病的11个新基因组区域。该研究概述了疾病相关分子机制,以更好地了解AD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原文下载】 2009年以来,虽然有10个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然而,大部分易感性个体患上这种疾病仍然无法解释。

J Alzheimers Dis: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安慰剂效应解读

  在纵向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及潜在的疾病进程难以区分,但对于理解临床试验设计及解读其结果非常关键。  近日,2013年第一期《阿尔茨海默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不同研究的ADAS-cog11的安慰剂效应和来源于历史性安慰剂数据的模型预测,研究显示,近期III期AD研究的失败不一定是因为对照组的认知降低不足所致。运用所有可获得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的策略提供了对于安慰剂效应、疾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