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读心术”让精神疾病可视化

2018-03-08 吕粟 健康报医生频道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磁共振研究中心龚启勇团队完成的“精神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了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团队在精神影像学研究领域,通过高分辨结构像以及弥散张量成像等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发生发展的脑神经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解读中华医学科技奖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磁共振研究中心龚启勇团队完成的“精神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了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团队在精神影像学研究领域,通过高分辨结构像以及弥散张量成像等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发生发展的脑神经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随后,团队联合机器学习技术,对上述影像指标进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实现了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提出的RDoC计划(基于客观表征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进而帮助诊断)的第一步。基于多种精神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未来可为这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并有利于技术推广。

此外,团队研发出适用于精神疾病脑功能状态研究的完整技术链,满足了精神影像学前沿研究和推广应用的需求。

该团队长期聚焦精神影像,对多种重型精神病作了系统深入的磁共振研究,建立了神经心理认知科学与放射影像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新方向,从而在国际上填补了放射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与临床应用方向的空白。因此系列研究,团队受邀为放射学磁共振领域最重要的学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作大会NIBIB New Horizons Lecture 冠名主题演讲、为本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撰写特约综述,引领了学科的发展新方向。

数十载不懈努力,两代人锐意创新。“精神影像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课题组,以解患者倒悬为己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运用新兴科技,以创新的精神专注精神放射影像学这一新领域,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精神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希望!

研究者说:研究者需多看多想和多做

科研需要广阔的视角

精神疾病,即所谓的“非器质性脑病”,占据着人类疾病负担前五位中的四位。它们大多发病机制不明,诊断缺乏客观标准,治疗结果难以监测,即所谓的“非器质性脑病”,这些让其成为临床医学研究中的难点。而对于精神疾病客观标志物的寻找,让我们团队走到了“精神影像学”的科学前沿。

通常,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都是靠患者自己讲述自己的症状,在这个过程中,就算一个人有精神疾病,他也可能向医生撒谎,或装成正常人的样子来欺骗医生,因而容易出现漏诊,同样也难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治愈。是否能有更客观的指标为患者评价病情呢?我们将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用到精神疾病的诊治中,发现了精神疾病和脑结构遭到破坏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医生有可能通过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做出相应的诊断,所以这项技术堪比“读心术”。

龚启勇教授表示,研究者的视角应该广阔,要善于学习了解兄弟学科的新兴技术与方法,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来创新。用磁共振探讨精神疾病只是我们团队研究目标的一部分,在未来我们会尝试整合不同的成像方法来辅助精神疾病的诊断,希望有一天可以利用新技术让精神疾病的诊断也像有些疾病的诊断那样客观而明确。

科研需要一颗仁心

龚启勇教授说,医者仁心,医学科研应该以解决患者难题为己任,研究应该贴近生活,从生活出发有时候可以为科研提供最强的推动力。

2012年,一名华西学子从宿舍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龚启勇对此事件的发生感到无比痛心,他想到近年发生的优秀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年轻生命的结束是国家的重大损失。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找到自杀的影像指标,以期用于早期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挽救这些年轻的生命。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在一名自杀未遂者的磁共振图像中发现其脑结构存在明显的异常,他敏锐地意识到自杀倾向者可能存在特定的脑结构改变。接下来,他带领团队采用先进的DTI纤维示踪技术对自杀倾向者进行了研究,发现有自杀倾向者经左侧内囊前肢的神经纤维更少。原来容易发生自杀行为的人并不只是不愉快,他们还有特定的神经生理差异。经过团队更进一步的研究,这些影像差异有望作为预测并及时干预自杀行为的潜在影像学指标。

拥有一颗仁心,可以让我们看到医学的无奈,对它心心念念,才能在科研线索偶尔闪现的时候敏锐地抓住它。

科研过程要坚持不懈

做科研很艰难,在此过程中选择放弃的人不在少数,但只要坚持不懈,总能获得成功。

早在2012年,龚教授接触到了机器学习这一新方法,并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精神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之中。一开始准确率只能达到60%,结果让人失望,团队有些人想打退堂鼓,但龚教授不同意,他让大家不断地改进算法,选择适合的模态,来来回回整整折腾了2年时间。所幸在枯燥的调试中,准确率的确在慢慢爬升,从60%、65%、70%一直达到了80%。最终,我们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了精神疾病的诊断之中。

回顾以往,我们感觉都在意料之中,又多少有点不可思议,是坚持让量变出现了质变。龚启勇教授说,唯有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决心,加上“数十年如一日”之坚持,才能做好科研。(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吕粟)

作者:吕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ure:读心术

科学家们能够通过扫描大脑的活动情况破译我们的想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解梦,甚至是窥探人们的意图。 Jack Gallant正坐在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实验室里,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因为他正在破译一个人的思想。 在电脑屏幕的左手边是一卷电影胶片,这是Gallant为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准备的,他会给志愿者放这些电影,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