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质水平有助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2015-12-09 QQduhq 译 MedSci原创

双相情感障碍,之前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包含患者所有活动水平的变化。不同于正常生活的起起落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历了人生的最为典型甚至常人不曾体验的高潮和低谷。他们常常

双相情感障碍,之前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包含患者所有活动水平的变化。


不同于正常生活的起起落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历了人生的最为典型甚至常人不曾体验的高潮和低谷。他们常常出现失眠、思维奔逸和错觉。该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等带来毁灭性打击,甚至最亲密的友情都可以被粉碎。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疗的,但需要准确诊断的确立。该病与其他疾病如如单相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等具有相同点,因此不利于医生确立诊断。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双相情感障碍有4个普遍的临床分类: 

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持续至少1周。 患者的攻击性可能非常严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间中伴有抑郁发作,持续时间为2周左右; 

双相II型障碍:抑郁和轻度躁狂发作。不会完全出现躁狂发作; 

不指定双相情感障碍(BP-NOS):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但不属于I或II型; 

循环性障碍(躁狂抑郁精神病):轻度躁狂发作和轻度抑郁至少持续2年,但不是典型双相情感障碍表现。 

当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基于对患者的观察和访谈等得出结论。有时医生会开具脑部扫描和血液检查,但这些检查只是排除其他可能的其他疾病,并不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出现药物滥用等问题。这可能加剧患者出现的抑郁症状或躁狂症状,使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使诊断更加困难。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该疾病或许与血液中的某项指标有关。为此,他们对288病人的血液样本中272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 

参与者被分成双相I型(46人)、双相II型障碍(49人)、单相抑郁症(52人),同时选取无情感障碍(141)的民众作为对照组。 

研究小组发现73种蛋白质的含量在四个小组中存在差异,其中6种蛋白质在双相I型障碍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药物治疗越早开始,治疗效果就越好。更快和更准确的诊断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既往研究对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轻链浓度发生改变。其他研究也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脊液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这些有助于临床医生确立诊断。

原始出处:

作者:QQduhq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12-26 hixiaoluo

    好文章,值得看。

    0

  2. 2015-12-11 科研小旋风

    涨姿势

    0

相关资讯

嗜睡者脑脊液发现“安眠”物质

  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数十名对睡眠具有高需求的成年人脑脊液中有一种物质能像安眠药一样起作用。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11月21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这一患者群的一些成员似乎患有一种称作“原发性嗜睡症”的独特的令人丧失能力的睡眠紊乱疾病,其不同于众所周知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或发作性睡眠

Neural Regen Res. :四种细胞与脑脊液联合培养液中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一项关于“Secre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glial 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o-culture of four cell types in cerebrospinal fluid-containing medium ”的研究

Neurology: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含量预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价值较高

创伤性脑损伤是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往往产生继发性的脑损伤。来自意大利的Stefania Mondello等医生研究了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预后生物标记物,发表在2013年4月30日的Neurology杂志上。该研究的目的是检验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发现: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含量预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价值较高。 该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的

STM: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

由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医学院神经内科研究教授Anne M. Fagan博士带领的研究者团队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ADAD)突变患者中AD相关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早期,即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增加;但与传统的观点相反,一旦症状出现后该标志物水平下降。这种改变类型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依赖于疾病进展的阶段。这种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活动不同于已有的轨迹,或能影响未来的临床试验。【原

J Pediatr:PCR检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J Pediatr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死亡率有关,但是与神经系疾病没有相关性为了评估单疱病毒qPCR检测判断新生儿HSV疾病预后的效果,西雅图儿童研究机构儿童感染科的Ann J. Melvin医生及其同事对1993-2012年在西雅图儿童医院治疗的HSV感染新生儿的临床和病毒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共纳入了63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