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血管周围脂肪中巨噬细胞极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2022-03-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斑块外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的M1巨噬细胞与更高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关,并且与斑块进展和不稳定的组织学成分相关。M2巨噬细胞与斑块大小、钙化、坏死含量和外膜层滋养管数量减少相关。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炎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然而,冠状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极化的巨噬细胞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成分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归纳。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解剖冠状动脉。此外,研究人员评估了动脉阻塞的百分比、内膜中层厚度、纤维帽厚度、斑块成分和血管滋养管的数量,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评估斑块周围和对照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促炎(M1)和抗炎(M2)巨噬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使用了针对社会人口学和临床变量进行调整后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在来自82个受试者的31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研究人员发现M1/M2巨噬细胞密度比与动脉阻塞程度加重(P=0.02)和脂质含量增加(P=0.01)以及平滑肌细胞减少(P=0.02)相关。M1和M1/M2巨噬细胞的比率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相关(P=0.03)。

在血栓形成的斑块中,M1巨噬细胞与纤维帽厚度的减少(P=0.006)、脂质含量的增加(P=0.008)和外膜层的滋养血管数量增加(P=0.001)相关。M2巨噬细胞仅在没有血栓形成的斑块中与动脉阻塞程度加重(P=0.01)、钙化(P=0.02)、坏死(P=0.03)相关,而在伴有血栓形成的斑块中血管滋养管数量减少(P=0.003).

由此可见,斑块外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的M1巨噬细胞与更高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关,并且与斑块进展和不稳定的组织学成分相关。M2巨噬细胞与斑块大小、钙化、坏死含量和外膜层滋养管数量减少相关。

原始出处:

Daniela Souza Farias‐Itao.et al.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the Perivascular Fat Wa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HA.2022.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1.0232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冠状动脉疾病越严重,采用evolocumab治疗获益越大

近期,FOURIER试验(高风险患者应用PCSK9抑制剂的远期心血管预后研究)显示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可显著减少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MI]的患者)的主血管事件。研究人员推测在大量的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中可能存在可鉴别应用evolocumab临床风险降低较明显的患者亚群的特征。研究人员根据最后一次心梗的时间、既往心梗的次数和是否存在多支参与冠脉病变

Arthritis Rheumatol:生物制剂可以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心血管事件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bDMARD与CVD风险降低、非钙化病变的保护性钙化和新斑块形成的可能性降低相关。

Eur Radiol:如何利用冠状动脉钙化信息对急性肺栓塞进行风险评估?

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因素之一是右心室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研究表明,有冠状动脉病史的急性PE患者与总死亡率升高相关。

Strok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之间的关联

在健康的高风险个体中,冠状动脉斑块的存在和体积与更大的WMH体积相关,对于PVWMH而言关联性最强。在高危家庭中的这些结果表明,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可能是由于遗传易感性,介导了这两种不同血管床的疾

ATVB:青春期体重指数变化与成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相关

青春期BMI变化是成年男性CAC评分和急性冠脉事件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青春期BMI过度增加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成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Circulation:普通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CCTA 检查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着 CAC 评分的增加而增加,即使 CAC 评分为 0 的个体,也有 5.5% 的存在动脉粥样硬化,0.4% 的存在明显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