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es: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揭示积雪草抗血管生成机制

2024-01-28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积雪草(CA)及其三萜抗血管生成的潜在机制。

背景:血管生成肿瘤发展和转移的标志,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过度增殖的肿瘤细胞。目前,许多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被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寡核苷酸适配体哌加他尼、重组融合蛋白阿柏西普等。然而大多数患者对这些药物有许多毒性反应,容易产生耐药性。此外,还存在疗效不一、价格偏高等问题。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过程,在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方面具有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安全有效的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积雪草(CA)在传统中医中被用于治疗癌症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已有研究证实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CA及其三萜抗血管生成的潜在机制。

方法:利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s)网络,从中鉴定核心靶点。使用metscape进行GO和KEGG分析,并使用AutoDock-Vina程序实现分子对接以进一步验证。然后利用VEGF165建立诱导血管生成模型。通过测量细胞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形成来评估CA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结果:CA中有25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潜在靶点,包括羟基积雪草甙、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积雪草酸和积雪草苷B。共鉴定出138个潜在靶点,其中19个核心靶点包括STAT3、SRC、MAPK1和AKT1。KEGG分析显示,CA与癌症相关的途径有关,特别是PD-1和AGE-RAGE。分子对接验证了CA活性组分与血管生成的前四个重要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

在实验验证中,CA提取物和三萜通过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迁移和管形成来改善VEGF165诱导的血管生成。

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CA的有效成分和良好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证据表明CA的提取物和三萜具有令人满意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这表明CA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具有很大的潜力

原始出处:

Zhao B, Li Y, Wang B, et al. Uncovering the Anti-Angiogenic Mechanisms of Centella asiatica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Molecules. 2024;29(2):362. Published 2024 Jan 11. doi:10.3390/molecules29020362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PPE:母亲癌症与后代先天性畸形的关系

在这项针对260万新生儿的队列研究中,怀孕期间患癌症的母亲往往可能生育有先天缺陷的后代。

Cell:重要发现!人类ILC2细胞具有强大直接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一种已知对过敏和其他免疫反应很重要的免疫细胞也能攻击癌症。此外,这种称为人类 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

OX40/OX40L:癌症及自免疫明星靶点

OX40L通过激活OX40信号通路,促进Th2等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因此,OX40和OX40L也有望成为特应性皮炎(AD)等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息肉是癌症前兆?《柳叶刀》子刊综述:体检发现这种息肉,越早切越好…

该文围绕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征、癌变表现、遗传学检测、临床管理等展开详细阐述。

JACC子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癌症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

癌症患者接受的治疗在很多重要方面与非癌症患者不同。

BMJ:忍不了App小红点的人,癌症死亡风险更低?

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人,强迫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82%,但因癌症死亡风险下降13%,提示应加强对强迫症患者的关注,采取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