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斑块侵蚀和破裂的炎症差异!

2017-05-08 xing.T MedSci原创

这些结果表明在RFC和IFC中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升高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表皮生长因子可能在侵蚀斑块中发挥致病性的作用。

30%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斑块侵蚀引起,但潜在原因仍是未知的。在尸检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侵蚀斑块的炎性浸润要与破裂斑块要少。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推测侵蚀和破裂斑块在体内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将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胸痛时间短于6小时的患者分为破裂纤维帽(RFC)和完整纤维帽(IFC)。研究人员对梗死相关动脉和外周动脉的血浆样品采用含有102个细胞因子表达芯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LISA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取栓的样品进行分析,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mRNA的差异表达。

23处病变被归类为RFC(58%),15处病变被归为IFC(38%),2处病变未被定义(4%)。此外,12%(12/102)的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和外周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I-TAC在RFC中为主要表达(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01;ELISA显示IFC为10.2 vs. RFC为10.8log2 pg/ml;P=0.042)。IFC中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01;ELISA显示IFC为7.42 vs. RFC为6.63log2 pg/ml,P=0.036)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芯片显著性分析调整的P=0.03;ELISA显示为IFC为10.4 vs. RFC为8.65 log2ng/ml,P=0.0041)。血栓mRNA分析显示RFC中I-TAC表达升高(P=0.0007),在IFC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升高(P=0.0264),但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表达没有差异。

这些结果表明在RFC和IFC中冠状动脉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升高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表皮生长因子可能在侵蚀斑块中发挥致病性的作用。

原始出处:

Sujay Chandran,et al. Inflammatory Differences in Plaque Erosion and Ruptur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HA.2017. https://doi.org/10.1161/JAHA.117.00586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治疗比较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在长期随访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数据,特别是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数据是稀缺的。在EXAMINATION试验中,研究人员比较了所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和裸金属支架(BMS)的效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EXAMINATION人群的5年结果。该多中心EXAMINATION试验,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进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以1

JACC: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PCI之前接受早期静脉β-受体阻断剂是否有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之前静脉注射(IV)β受体阻滞剂对于梗死面积和临床结果直接的影响还没有建立。本研究旨在进行首次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测试PPCI之前早期IVβ受体阻滞剂对于一般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人群的影响。症状发作<12小时的STEMI患者Killip分级为I至II参与了此研究,并且没有房室传导阻滞,这些患者在PPCI之前被随机1:1分配接受I

J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死亡率上仍存在男女不平等!

尽管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方面发生了从溶栓治疗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全国性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影响所有年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但是不考虑年龄因素,女性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仍要高于男性。

J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发热的临床意义!

由此可见,心肌梗死后发热可以预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的心肌损伤和较少的心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