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EVI1促进癌症发展和肿瘤浸润的机制

2012-06-21 Beyond 生物谷

25年前EVI1基因被发现以来,后续研究证实该转录因子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白血病等中都存在。例如在美国,NanoOncology公司已开始开发阻断这种基因的药物。然而只有极少数的EVI1下游靶基因是已知的。 近日,A*STAR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Emilie Bard-Chapeau等人使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确定了EVI1控制的肿瘤相关基因。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出

25年前EVI1基因被发现以来,后续研究证实该转录因子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白血病等中都存在。例如在美国,NanoOncology公司已开始开发阻断这种基因的药物。然而只有极少数的EVI1下游靶基因是已知的。

近日,A*STAR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Emilie Bard-Chapeau等人使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确定了EVI1控制的肿瘤相关基因。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治疗药物,以抗击各种形式的癌症。

利用微阵列芯片测序和免疫检测,研究人员发现EVI1的两种不同的锌指域能激活靶基因,这些靶基因中有许多是参与细胞黏附、增殖、集落形成和肿瘤生长等方面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探究了EVI1和FOS之间的关联性,FOS是激活蛋白1(AP 1)转录因子的主要构成成员之一。在细胞模型上的实验表明EVI1和FOS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许多肿瘤的标志物,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后续分析研究后发现EVI1和AP1也都富集表达。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了EVI1的调控机制,证实了EVI1是许多晚期癌症的关键调控因子。破坏EVI1和FO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个能防止癌症发展的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doi:10.1073/pnas.1119229109
PMC:
PMID:

Ecot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 (EVI1) regulates multiple cellular processes important for cancer and is a synergistic partner for FOS protein in invasive tumors

Emilie A. Bard-Chapeaua, Justin Jeyakanib, Chung H. Kokc, Julius Mullera, Belinda Q. Chuaa, Jayantha Gunaratnea, Arsen Batagovd, et al.

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 (EVI1) is an oncogenic dual domain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renewal, and its overexpression in myeloid leukemia and epithelial cancer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atient survival. Despite the discovery of EVI1 in 1988 and its emerging role as a dominant oncogene i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few EVI1 target genes are known. This lack of knowledge has precluded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xactly how EVI1 contributes to cance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hIP-Seq and microarray studies in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cells, we show that the two zinc finger domains of EVI1 bind to DNA independently and regulate different sets of target genes. Strikingly, an enriched fraction of EVI1 target genes are cancer genes or gene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We also show that more than 25% of EVI1-occupied genes contain linked EVI1 and activator protein (AP)1 DNA binding sites, and this finding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synergistic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VI1 and the AP1 family member FOS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dual EVI1/AP1 target genes are also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late-stage ovarian carcinomas, further confirm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func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EVI1 and FOS. Collectively, our data indicate that EVI1 is a multipurpose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synergizes with FOS in invasive tumors.

作者:Beyond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2-12-20 drwjr
  2. 2013-06-02 windight

相关资讯

PNAS:瘦素(leptin)可能治疗下丘脑性闭经

MedSci评论:瘦素(leptin)原来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治疗肥胖病的药物,但是在2009年前后,宣布临床研究失败。一方面减肥效果不明显,二还可以导致较为严重的心脏副作用。而这一篇报道,是将瘦素(leptin)用于其它的可能疾病的治疗研究上。这里应用于下丘脑闭经,但是这仅是临床试验的结果。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增加瘦素水平可能有朝一日帮助因为过度锻炼或严重热量限制而闭经的女性。研究报告4月3日

PNAS:诊断胰腺囊肿的新方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Bert Vogelstein等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布文章称,通过对4种常见胰腺囊肿进行DNA分析,发现每种囊肿均有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一发现将使胰腺囊肿的诊断更为简单、便捷。 美国约有2%的人口患有胰腺囊肿,其中一部分需要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分析,以判断其是否有恶变倾向。胰腺

PNAS:慢性心理压力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慢性心理压力能够促进肿瘤发生。然而在体内,慢性心理压力与肿瘤发生之间的联系以及潜在的机制还不明确。 近日,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慢性压力能够促进体内肿瘤发生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的PNAS上。 研究发现,在已建立的老鼠模型中,慢性束缚显著促进了电离辐射(IR)诱导的肿瘤生成。 肿瘤抑制蛋白p53在肿瘤抑制中起着极其重

PNAS:炎性疾病如何引发癌症

肝癌、结肠癌或胃癌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这些器官的慢性炎症。 近日,一项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为炎症如何发生演变成癌症提供了全面的解释。 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杂志上,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的方法来预测慢性炎症的最终后果,并设计药物来制止这种炎症。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教授Peter Dedon说:如果你了解其中机制,那么你就可以设计出干预措施。 在过去的30年

PNAS:经过改造的乳酸菌逆转了小鼠的结肠癌

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揭示了,食用经过遗传改造的嗜酸乳酸杆菌能重置小鼠的可能导致癌症的免疫应答,并缩小前癌结肠息肉。此前对益生肠道微生物嗜酸乳酸杆菌的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删除被称为脂磷壁酸(LTA)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基因,这种细菌可以减少导致小鼠结肠炎的炎症应答。 为了研究脂磷壁酸(LTA)是否也是越来越被怀疑促进了肿瘤的过度活跃的炎症应答的参与因素之一,Mansour Mohamadzadeh

PNAS:宫颈癌细胞起源的重大发现

近日,来自新加坡的ASTAR医学研究所、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和波士顿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女性宫颈中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是和HPV(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相关宫颈癌的主要促发因素。而且这些特定细胞被切断之后并不能够再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 宫颈癌是新加坡常见的妇女第七大癌症,每年新增200例患者。感染HPV是患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子,HPV感染可以促使侵袭前癌症,命名为CIN(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