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聪明的大脑更“懒惰”!科学家发现,智商高者大脑神经元反而更不活跃

2018-07-06 奇点糕 奇点网

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的Erhan Genc博士研究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项令人哭笑不得的研究。研究者利用最新的成像方法检测了志愿者脑内的神经元树突水平,发现那些智商更高的人,虽然往往具有更大的脑体积和更多的神经元,但是在思考的时候活动神经元反而比较少!

我们常说,某某某有个聪明的“大脑袋”。聪明人脑袋一定大吗?可能是。但是聪明人的大脑一定更“勤奋”吗?那可不好说!

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的Erhan Genc博士研究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项令人哭笑不得的研究。研究者利用最新的成像方法检测了志愿者脑内的神经元树突水平,发现那些智商更高的人,虽然往往具有更大的脑体积和更多的神经元,但是在思考的时候活动神经元反而比较少!

原来聪明人的大脑竟然是更“懒惰”的!人家也有懒的资本呀,都是达成一样的目标,我们靠脑细胞“加班”,人家靠“效率高”!


通讯作者Erhan Genc博士

纵观整个自然界,聪明的动物往往都有一个“大脑袋”,比如各种灵长类动物,又比如海豚,它们的脑容积与身形比起来,可都算是挺独树一帜的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脑袋也是发生变化最大的部位。和能人比起来,现代人的脑容量足足大了三倍!

科学家对这个也很好奇啊,是不是脑袋更大就意味着更聪明呢?

19世纪的时候,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初步确定大脑的尺寸和智力水平确实存在正相关[2]。那时候科技手段还比较落后,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有了MRI、有了PET、有了脑电图,各种方法的研究结果都显示,拥有“大脑袋”的人,在完成与智商有关的任务时表现会更好。


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子变大了好几倍

至于为什么脑袋大就聪明,科学家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些脑袋更大的人,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神经元,那么在解决事情的时候,就有更高的计算能力,支撑得起复杂的逻辑推理。

20世纪8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科学家尝试在让志愿者进行瑞文智商测试的同时进行PET扫描,检查大脑相关区域的代谢率。结果显示,智商测试得分高的人,其实大脑消耗的能量反而比较低。

基于这类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智力的神经效率假说——聪明,不是因为大脑工作努力,而是因为效率高。近期也有科学家提出,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也并非由于脑子的大小,而是在于微观神经元结构的不同。

遗憾的是,对大脑解剖结构的研究止步于尸检,这是由于缺乏实际的体内研究方法,能够在树突水平上确认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


瑞文测试说来陌生,不过好多人应该都做过

Genc博士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名为轴突定向分散和密度成像(NODDI),用这个方法就能够准确检测大脑内神经元树突的分布水平和密度。

研究者招募了259名志愿者,其中138名为男性。研究者依据BOMAT智力测试测定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且用NODDI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结果可见,智商一般的人在完成测试时,树突更加密集,神经元之间“密集沟通”;反观那些聪明人,真叫一个轻松写意,每个神经元都超级有目的性,伸出寥寥无几的树突准确找到另一个伙伴,毫不费力地就把事情做完了。

在另外一个近500人的验证队列中,研究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原始出处:Erhan Genc, Christoph Fraenz, Caroline Schlüter, et al. Diffusion markers of dendritic density and arborization in gray matter predict differences in intellig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 May 2018

作者:奇点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 Rep:长期香烟烟雾接触能够促使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丢失

在老年人群众,抽烟与听力损失风险的增加相关,表明了香烟烟雾(CS)接触也许能够影响外周听觉器官。然而,CS接触对普通耳蜗解剖学的影响还没有探索。最近,有研究人员比较了来源于成年小鼠且分别在长期CS接触和对照条件的耳蜗,从而来评估在结构和细胞生存上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利用了双光子成像技术,包括了二次谐波发生成像(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成像(TPEF)。研究人员发现了纤维胶原蛋白在螺旋神经节和螺旋器

Cell:扎心了!学习能力不够?记忆力差?都是这些基因影响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智力拔尖者不过寥寥,人们往往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决心和毅力,并以此勉励世人奋发向上。然而,5月31号《Cell》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这些人的成功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出生时就占据了基因优势,一些人类特有的基因在他们体内大展神威,这些基因是人类理解、学习、记忆等能力发展的关键,帮助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

eLife:当大脑休息时,神经元会产生涟漪,从而锁定记忆

密歇根医学研究员Caleb Kemere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记忆定量模型工具。他们用该策略分析了跨海马的瞬间神经元放电,发现这种电波除了在动物活跃时存在,非常明显的是,休息时也存在。

PNAS:赶超“重编程”?从T细胞到神经元的“一步式”过程

通常,将一种成熟的体细胞转变成另一种无论在形态、功能上都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体细胞,需要经历将细胞重编程返回多能状态的步骤。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实现细胞的转变,绕开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繁琐过程。

PNAS:神经元可塑性取决于“棘”平衡

歌德大学研究团队《PNAS》发文描述成年动物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频繁的神经信号使神经树突棘(spines)变大,使其与已经存在的神经网络接触更加紧密。

Nature:抑制成熟神经元活性可减少焦虑

《Nature》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在紧张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新生海马神经元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情绪状况好,显得不那么焦虑。这是由于新生神经元对成熟的海马细胞的抑制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