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对复杂型克罗恩病基因等风险分析可预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2013-08-06 王姗 cmt

复杂型克罗恩病(CD)的预测因素为发生狭窄或穿孔的行为,且手术者大部分来自转诊中心的人群。来自加拿大的J. D. Ryan近日发表论文,该研究在人群队列中研究血清学标志物、易感基因或心理特征与复杂型CD或手术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初次检查时的ASCA IgG与确诊9~10年后发生狭窄/穿孔疾病明显相关。狭窄/穿孔疾病与手术明显相关。在包含血清学的研究模型中,基因型与复杂

复杂型克罗恩病(CD)的预测因素为发生狭窄或穿孔的行为,且手术者大部分来自转诊中心的人群。来自加拿大的Ryan JD近日发表论文,该研究在人群队列中研究血清学标志物、易感基因或心理特征与复杂型CD或手术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初次检查时的ASCA IgG与确诊9~10年后发生狭窄/穿孔疾病明显相关。狭窄/穿孔疾病与手术明显相关。在包含血清学的研究模型中,基因型与复杂型的病情或手术无明显相关性。该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3期38卷《营养药理与治疗学》(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杂志上。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IBD队列中使用蒙特利尔分类标准分出182名CD患者,在研究初始及5年后行基因及血清学分析。127名患者在初次检查和5年后留有双份血清,其资料用于预测平均9.3年时的结果。血清学分析包括一组7个抗体系列,DNA检测包括与CD相关的NOD2变异型(rs2066845,rs2076756,rs2066847)、ATG16L1(rs3828309, rs2241880)和IL23R(rs11465804)。心理特征的评估使用半结构化访谈和有效的问卷调查。

结果65%的患者有复杂型CD,42%的患者经历过手术。多变量分析显示,仅血清学ASCA IgG阳性可预测发生狭窄或穿孔行为(OR = 3.01; 95% CI: 1.28–7.09; P = 0.01)和回肠CD(OR = 2.2; 95% CI: 1.07–4.54, P = 0.03)。手术与复杂型CD的行为相关性十分明显(OR = 5.6; 95% CI: 2.43–12.91; P < 0.0001),而在多变量分析中,仅ASCA IgG与之相关(OR = 2.66; 95% CI, 1.40–5.06, P = 0.003)。ASCA滴度在检查初始与随访期相似。心理特征与疾病行为、血清学形式或基因型无明显相关。

原始出处:

Ryan JD, Silverberg MS, Xu W, Graff LA, Targownik LE, Walker JR, Carr R, Clara I, Miller N, Rogala L, Bernstein CN.Predicting complicated Crohn's disease and surgery: phenotypes, genetics, serology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3 Aug;38(3):274-83

作者:王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术前MRE在复杂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5月18日,在即将召开的2013美国消化疾病周上,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斯皮内利将发表演讲。许多克罗恩病(CD)患者仍然需要手术。手术中发现新的病灶是常见的,可能会导致计划中的方法(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和策略[切除术类型或Strictureplasty(一外科手术方法)]的改变。CD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磁共振肠动描记法(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

瑞金医院成功实施骶神经电刺激治愈克罗恩病所致大便失禁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克罗恩病所致大便失禁  近日,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完成一例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克罗恩病所致大便失禁,目前疗效良好,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患者张先生51岁,在2009年突发肠梗阻,经我院消化科确诊为克罗恩病,此后近四年中肠梗阻经常发作,腹部胀痛,腹泻严重时每日十几次,有水样泻,经常下肢水肿,每日排气或小便时都会有大便溢出,根本无法外出活动。今年4月,他来到我院就诊,经多

谈克罗恩病的多科协作(MDT)综合诊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中,克罗恩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常面临极大困难,多科协作综合诊治是该病目前的主要治疗策略。   病历摘要   

克罗恩病内外科治疗决策1例分享

                 克罗恩病(CD)的治疗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但相当部分CD患者最终难以避免手术干预,因此CD治疗过程中,需要内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