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Clin Invest:我国台湾学者发现,长期用胰岛素或增房颤风险,应用DPP4抑制剂则降低风险

2017-04-11 朱柳媛 中国循环杂志

既往研究表明,应用降糖药物与新发房颤有关。


既往研究表明,应用降糖药物与新发房颤有关。

近期,我国台湾学者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新型降糖药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者新发房颤的风险降低,而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新发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

校正性别、年龄、合并症和合并用药等因素后,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新发房颤的风险比不用胰岛素者增加58%,应用DPP4抑制剂者新发房颤的风险较不用这类药物者降低35%。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奈类、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与新发房颤风险无关。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首次发现DPP4抑制剂与房颤风险降低有关,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应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基线年龄相对较低以及合并症较少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胰岛素增加新发房颤风险,可能与应用胰岛素的患者病程超过8年以及血糖控制较差有关。

之前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新发房颤风险降低有关,这项研究却未得出这样的结果,可能与该研究中应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年龄较高(75岁)有关。

这项研究从台湾健康保险项目中提取了2005-2012年1958例老年(65岁以上)新发房颤患者的数据,作为房颤组,而随机选择与之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用药时间、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均匹配的7832例无房颤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原始出处:

Chen HY, Yang FY, Jong GP,et al.Antihyperglycemic Drugs Use and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Eur J Clin Invest. 2017 Mar 30.

作者:朱柳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循环杂志:阜外学者发现,房颤并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阜外医院刘尚雨等在本刊发文称,尽管合并房颤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增加,但房颤并非该类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01 至2014-12 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接受CRT的258 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中位随访22 个月,死亡33 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衰再住院7

JAMA:达比加群vs.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骨折哪个更好?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使用达比加群(dabigatran)治疗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尚不清楚。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JAMA上的研究旨在评估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在NVAF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此项研究使用由香港医院管理局管理的全港数据库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自2010年至2014年新诊断为NVAF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或华法林,随访直至2016年7月31日。使用泊松回归比较达比加

专题:观点更新与解读,知识的扩容--房颤指南荟萃(内附沈法荣教授视频)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虽然房颤 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不会直接引起死亡,但 房颤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通过引起血栓、心衰等并发症间接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房颤 的治疗发

JACC:慢性心力衰竭及房颤患者的运动训练

伴有AF的慢性心衰患者年龄偏大,基线运动能力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高,但是其对运动训练的结果及运动能力变化的反应并没有不同。

Stroke:急诊科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预防益处如何?

由此可见,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ED进行抗凝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