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评估方舱医院隔离病房新冠肺炎心肺功能1例

2020-04-10 吴盛正 李柯研 彭成忠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患者男,50岁,发热咳嗽4 d,体温38.5℃,有疫区生活史,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新冠肺炎,收治于武汉市黄陂方舱医院隔离病房。因方舱医院内

患者男,50岁,发热咳嗽4 d,体温38.5℃,有疫区生活史,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新冠肺炎,收治于武汉市黄陂方舱医院隔离病房。因方舱医院内不能完成CT检查,且缺少超声专科医师,为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临床申请远程超声检查,由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完成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

远程超声检查:采用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MGIUS-R3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其主体包含患者端系统、医生端系统,以及高清视讯通讯系统。患者端主要包括一台定制的便携式超声仪和一个内置压力传感器,可实现6自由度活动的机械臂,由机械臂夹持探头并操控探头。医生端主要包括一个结构及功能完全复制的超声仪器操作面板,一个可通过传感器实时控制机械臂的模拟操控杆,以及可显示超声仪器图像界面及观察操作场景的显示系统。医生端置于海南省三亚市,患者端置于武汉方舱医院的隔离病房床旁,两者通过5G网络连接。

医生端的超声医生通过高清视讯系统实时采集病史,了解检查目的,指导患者摆放体位、涂抹耦合剂等检查前准备,通过手持模拟仿型探头,远程操作患者端机械臂及探头进行心脏与肺部的超声检查(图1),并实时反馈超声诊断结果。

 1586482234696425.png

超声检查采用双肺12区法。超声检查发现双肺胸膜线增厚、不光滑,肺滑动征存在,A线消失,B线增多,出现B3线及B7线,未见实变征象及胸腔积液,符合双肺炎性改变(图2)。

 1586482153623238.png

通过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部四腔心切面及剑突下切面快速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房室腔大小及比例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63%),心包腔未见积液,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正常。检查过程图像显示满意,操作顺利,全程耗时约25 min。临床明确了肺部炎症程度及心脏功能,依据超声诊断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讨论

2019-nCoV传染性强,疫情爆发地区疑似及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居高不下,因此临时改建方舱医院收治并隔离患者。但方舱医院医疗设备缺乏,医疗资源紧张,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胸部CT检查需外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而超声便携性极强,在心脏检查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肺部也有明确的辅助诊断意义,适用于隔离病房。然而,大多数方舱医院并未配备超声专科医生,且因防护物资紧缺,不建议超声医生常规进入隔离区域,从而制约了隔离病房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简称5G)具有大宽带、低延时、稳定、安全等优点,结合机器人可远程操作及高灵敏自由度的优势,可实现远距离、低延时、高准确度的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

本次远程检查时5G网络延时低至30 ms,丢包率为零,满足了图像质量、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以及音视频交流的严苛要求。尽管两地直线距离达1479 km,远程机器人超声仍突破了时空限制,将专业的超声检查手法、诊断技能“无缝”送达疫区,使方舱医院的医生在缺少CT的情况下,能在早期准确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肺功能。此外,远程超声可以免去复杂的超声医生自身防护流程,减少医患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从而保护医务人员。

现有的远程机器人超声在技术上尚有很多需优化的地方,但其未来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均可以满足日常的影像学检查需求。期待通过改进远程解决方案及技术革新,远程机器人超声能在类似新冠肺炎爆发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原始出处:

吴盛正,李柯研,彭成忠,叶瑞忠,李亚清,吕发勤.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评估方舱医院隔离病房新冠肺炎心肺功能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03):228+232.

作者:吴盛正 李柯研 彭成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散步过程中汽车尾气对老年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即便是短暂的散步过程中吸入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也会对COPD、心脏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心肺功能造成影响

Heart:婴幼儿采用微创封堵与开放手术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的比较

对于pmVSD婴幼儿,与手术封堵相比,微创封堵可降低术后心肺功能受损的发生率。

JACC:丹麦随访46年研究:中年时心肺功能好,未来寿命长

近日,丹麦学者开展的随访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年时的心肺适能检测显示出良好的心肺功能预示着未来50年内可以活的更久。

Thorax:丹麦随访46年研究称,心肺功能好,慢阻肺风险低

丹麦学者在《Thorax》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随访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中年时良好的心肺功能与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较低有关。

Circulation:运动疗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心肺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前针对临床人群的运动指南推荐的运动疗法(ET)为固定的强度(中等)、持续时间(40-50min/次)和量(120–160 min/wk)。在运动规划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受重视的是剂量计划。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种运动训练剂量方案对治疗后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肺健康和患者报告的预后的耐受性和有效性。采用平行组随机试验,研究人员将174位耗氧量峰值(VO2峰)受损的绝经后患者(辅助治疗后2.8年)随机分至

Prostate Cancer P D: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显著的改善泌尿系癌症手术患者的心肺适应能力

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术前4周内)对改善等待泌尿系肿瘤切除患者的心肺适应能力(CRF)情况。

拓展阅读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嗅觉训练与年龄有关的差异

美国科学家发现,5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和50岁以上的年长患者在接受OT治疗后,嗅觉功能都有类似的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的主观改善时间不同,年轻患者的改善时间更早。

如何设定重症患者和手术室中的初始呼吸频率?对使用机械通气的 COVID-19 患者的初始设置的影响。

讨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频率设置,不同患者情况不同,重症患者常需较高呼吸频率,对 COVID-19 患者也给出相应设置建议。

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头盔

介绍新冠大流行使头盔作为输送呼气末正压等的接口受关注。阐述头盔通气设置、临床证据等,表明其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安全且可能有优势,但需准确选择患者和密切监测。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COVID-19大流行对门诊饮食失调管理流行率和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COVID-19大流行期间,女孩的饮食失调症流行率显著增加,但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未见显著变化。这提示大流行期间,门诊服务需求显著增加。

JAMA子刊:COVID-19疫苗接种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研究发现更高的COVID-19疫苗接种率可能对症状性哮喘有保护作用。

JAMA Intern Me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成人感染SARS-CoV-2急性期后遗症

目前新冠急性期后遗症(PASC)已经对全球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态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疗程15天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用于伴有PASC的患者是安全的,但并未明显改善PASC症状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