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急诊科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预防益处如何?

2017-04-08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ED进行抗凝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在急诊科(ED)就启动卒中预防的长期益处仍是未知的。近日,卒中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分析房颤患者在急诊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益处。

研究人员在62个西班牙EDs对连续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性队列研究。临床变量可用以及在出院时给予血栓预防的处方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出院后随访1年后,收集的数据包括预防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大出血和死亡等情况;研究人员采用一元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风险。

研究人员招募了1162例患者,1024例(88.1%)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为高风险。在ED出院时,935例(80.5%)患者接受抗凝治疗,237例(55.2%)患者为接受抗凝治疗的新患者。在1年后,48例(4.1%)患者出现重大出血事件,151例(12.9%)患者出现死亡。在ED接受首次抗凝与大出血不相关(风险比为0.976;95%可信区间为0.294-3.236),但与死亡率下降相关(风险比为0.398;95%可信区间为0.231-0.686)。将主要临床和社会人口学特征、伴随抗血小板治疗或目的地(出院或入院)进行调整后,并不影响结果。

由此可见,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ED进行抗凝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原始出处:

Blanca Coll-Vinent,et al. Benefit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Contribution to Stroke Prophylaxis in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 2017. http://stroke.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7/04/07/STROKEAHA.116.014855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04-11 jin321

    急诊太忙了,还是交给住院部啊

    0

  2. 2017-04-09 baihao215

    再一次印证性研究

    0

相关资讯

港大医院急诊科医暴为何那么少?

据介绍,港大医院急诊科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发生过7起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港大医院急诊科暴力事件为何那么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危机小组负责人冷少龙做出了如下讲解。 医院领导层支持“院暴零容忍” 从2013年5月15日开始运营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只发生过7起医暴事件。在内地医院急诊科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或轻或重的院暴事件的当下,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据。

急诊科被围攻,医护被捅伤生命垂危,急诊科被迫关门

2016年4月14日凌晨4点左右,伊犁州友谊医院急救中心的工作岗位上,两名医务工作人员在救治外科患者时被病人及家属捅伤,生命垂危...... 新疆伊犁医生的朋友圈:医之殇……国家麻木、卫生部麻木、医疗系统麻木、公检法麻木、公安部门麻木、医院领导麻木、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麻木。我院急诊科被围攻,捅伤,打伤多名医护人员,年仅20多岁小伙子到现在生死未卜,依旧抢救当中,我院急诊科现停止就诊,那天给医

赞!这家医院对暴力“零容忍”

导读:我们不希望医护人员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请予配合。 日前,东阳市人民医院一名护士被患者家属打了一耳光后,医院拒绝私了,让打人者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此举经媒体报道后获赞无数,有医生评论道:“医院别息事宁人,医护别忍气吞声。” 事后,有网友发微博表示:必须要零容忍!支持医院做法。并配了一张“零容忍告知”图片。 告知中写道:我们希望医护人员

Radiology:CT是如何改变急诊的临床决策的

这个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的目的是判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如何影响急诊医生的诊断,不明诊断,和临床管理决策的。

一个急诊科医生的“奇葩”遭遇

本文作者是位教师,“讲述”了她的一位医生同学的“奇葩”经历。在她眼中,这些故事也许真的很奇葩,不过,当医护人员读了之后,或许认为这些故事,真的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Neurology:现代影像学时代脑血管事件的急诊科误诊率如何?

大约9%的脑血管事件在初次ED就诊时没有发现。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微、非特异性或暂时性时,误诊的风险要大得多(范围为24%-60%)。这种差异表明很多误诊与症状特异性因素相关。对于误诊风险最大的症状特异性亚群,未来的研究应强调研究的原因和设计减少误诊的策略。